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档墓地狂涨报价超百万元 天价倒逼殡葬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7日 07:44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王国荣

  清明期间,有关“天价墓地”、“殡葬暴利”的新闻不少。据报道,墓地价格贵过房价,广州墓地价格每年上涨一到两成,目前靠近市区的7个墓园已趋近饱和,有人投资炒卖墓地,有些“风水墓”每穴高达10多万元;清明节前夕,沈阳高档墓地有的甚至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元。

  其实,这与“地王”频出、房价疯涨的原因是一样的。城市可用之地少之又少,墓地似乎也成了稀缺资源。今年清明小长假首日,据说有近25万人的祭扫大军涌向杭州的七大公墓,可以想象日趋饱和的七大公墓压力之大。

  正因为饱和了,难以满足“后来者”的需求,所以才会出现“天价墓地”。于是,在祭祖的人群中有人发出这样一种感叹声:活着已经够累,百年之后还得担心“死不起”,担心“无葬身之地”。当这种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又该怎样去面对呢?

  我想,时代在进步,人的观念也在随之转变,一代总比一代更容易接受新的殡葬理念。当城市公墓用地到了绝境,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现实也逼得必须改革传统的殡葬形式,应该推广更节省用地的方式。

  比如,已经实行的“树葬”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悉,上海树葬不用骨灰盒、不立墓碑,就凭树木旁边刻有编号的小石碑,家属就能准确地找到已故的亲人,而且一棵树下能安葬几十穴骨灰,一代一代家人去世后能“团圆”在同一棵树下。再比如“海葬”,将骨灰撒在江海河流里,这种方式,北京1994年就开始进行了。

  再比如,为改善环境,浙江省新登镇半山村2008年9月就开始探索深化殡葬改革,新建“纳骨堂”(骨灰纪念堂)来节约土地资源。当时一期新建的160平方米纳骨堂可存放504个骨灰盒。

  农村耕地减少,城市用地稀缺,殡葬改革需要注入新的内容、多种形式。近年来,各地积极倡导文明殡葬,树葬、海葬、草坪葬等绿色环保殡葬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同。甚至有人设想,用骨灰制造“金身肖像”的现代工艺及其永久安放方法,称可再现死者生前音容笑貌。总之,自然生态葬已成我国殡葬改革的主要方向,它既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与“厚养薄葬”理念相吻合。

  我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城市文明程度相协调、相适应的自然生态葬,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有了这样的新风俗,我们根本无须为“天价墓地”纠结,更不必为“死不起”担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