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三聚氰胺何以屡屡越狱 哪些环节成为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 06:54  新京报

  三聚氰胺何以屡屡“越狱”?

  曾颖

  ■ 马上评论

  1月31日下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参与医卫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提到,“因为2008年还有一批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没被销毁,现在有的又流到市场上去了。”但她没有透露这批问题乳制品的数量以及流向。(据2月1日《广州日报》)

  这无疑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坏消息,它的惊人之处就在于“2008年还有一批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没被销毁,现在有的又流到市场上去了”,而令人气闷的是“数量以及流向”不明。

  这该死的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乳制品,为什么会像热门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那只恶贯满盈的灰太狼,无论被打得多扁还是搞得多惨,都会叫嚷着:“我会回来的!”而事实上,它也总能找到办法,借尸还魂,重出江湖。

  其实,准确地说,三聚氰胺乳制品并没有真正远离我们的生活,尽管有知名企业为之崩溃了,有官员为之下了台,有人为之负了刑责。但它一直如幽灵一般,悄然躲在离我们并不远的地方,窥探并测试着我们的警惕性。

  媒体报道:今年1月初,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1月中旬贵州省卫生厅也公布了存在三聚氰胺超标问题的4种乳制品名单。而此时,又传出2008年三聚氰胺的乳制品重出江湖的信息,足见如果没有一个常态的严格管理机制作为绑绳,它随时都有可能以不同的形象跳将出来,为害人间。

  对于这次“三聚氰胺”重新流入市场,赶紧从源头进行梳理,这就相当于一次重大的越狱事件一样,漏洞在哪?跑了多少?流向哪些地方了?抓回来多少?哪些人从中获了利?哪些人渎了职?哪些环节成为隐患需要从机制上进行完善?这些都是必须查清楚并向公众说明白的。

  当然,相对于以往,这次有关部门坦承事故发生,并积极处理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仅仅做了第一步,而接下来,还需要有更多的公开信息,去打破消费者的疑惑和恐慌心理,给节日期间消费者的欢乐心情和屡受挫折的奶业,以必须的信心。

  □曾颖(作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