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生活 > 农夫山泉与统一砷超标闹剧 > 正文
■宋桂芳(职员)
古今中外,是非公道,均绕不开常理常情。农夫山泉等饮料疑似涉毒事件总算水落石出,但就坊间的声音来看,疑问仍在,迷雾重重(详见今日 本报A04版)。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不信任当事企业、不信任政府部门、不信任检测结果,而是事件的来龙去脉存在着明显的“虚与未明”。农夫山泉董事长表示,这起事件不是闹剧是蓄意的。
农夫山泉的疑惑其实也是公众的疑惑,这背后究竟有无“蓄意”成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公众担心的“蓄意”恐怕更为复杂:一是同为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为何截然相反,搞得就连海口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建禄都坦言,“我工作30年头一回遇到,感觉不太正常”?有没有人在背后操控“清白”的真相?二是站在公允的立场,在资本强势的现实语境下,从“涉毒”到“清白”的转身,在人命关天的食品安全上究竟有无利益博弈在作祟?
检测结果有了,但真相仍缺位着。这对执法部门与当事企业来讲,其实都不是一件好事。在整个事件中,海南权威部门给了当事企业一个欲说还羞的“清白”,但加上“海口市工商局主要领导易帅”等蛛丝马迹,说实话,公众对这样的“清白”未必认可。
清白的真相,先得经得起民意的淘洗。而民意,其实就是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与实践逻辑。我们还记得在“欺实马”事件之初,警方公布事故调查进展情况,说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码左右,而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50公里/小时。但这个结论显然低估了民众物理学和微积分的常识,因为,大家计算后便得知,70码的速度终究是无法将人顶起5米高20米远的;在此前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中,任凭当地相关部门如何粉饰与狡辩,人们还是齐刷刷将信任票投给了孙中界,原因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若不是天大的委屈,谁敢动辄把自己的手指头剁下来证明清白?
法理上说,实证很重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但如果证据难以找到,当事利益方将之揉捏成无头公案,那么,公众唯有以最基本的常识去做判断,进而指引自己的行为选择。回归常识的清白方有公信——懂得这个道理,很多公共事件就不该去虚与委蛇或涂脂抹粉。期待有一个清白的真相让公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