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生疑案检测部门不能缺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06:43  京华时报

  人们对化学添加剂的恐惧,最新的例子,就是“强生风波”了。 

  强生卫浴产品在美国查出有害物质后,一个与之有关的QQ群在网上迅速建立,一桩桩使用强生产品导致的疑似病例浮出水面。虽然“强生疑案”不属食品领域,但因牵涉冷僻的化学名词,自然容易挑动公众的神经。 

  与此相呼应的是,“强生被查出有害物质”的消息甫一报道,某网站调查就显示,一半受访者表示,从此不会再买强生产品。因为真相没有呈现之前,每一次购买都可能暗含风险。 

  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在于他们尚未得到一个权威定论。“强生疑案”曝光以来,人们再一次把信任和渴望的目光投向专业检测机构,但直到日前上海药监局才正式介入调查,至今仍未见检验结果。 

  与检测部门的沉稳持重相比,强生公司和其相关的公关公司,倒是心急如焚,接连发表公告声明:“强生产品质量合格,有毒物质含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但公众当然更愿相信国家的权威论断,而非强生的自证清白。 

  日常生活中许多产品都可能含有低剂量的有害物质,这似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要代价。但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在安全值之内,是否会影响健康,却是公众难以掌握的信息。化妆品防腐剂究竟有哪些类别?微量甲醛究竟是否会影响健康?风波骤起后,如果相关部门能主动普及这些基本知识,消费者的情绪也会更为平和。 

  公众享有知情权,公众的知情渴望能倒逼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及时公布重要信息。以强生事件为例,除了被动接受相关消费知识,公众还可主动追问:婴幼儿卫浴产品中是否都含甲醛;《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甲醛浓度限量是多少;对微量甲醛如何准确检测,是否只靠生产厂商提供的标明含量的产品分析报告等等。 

  希望此事能成为强化公众知情渴望的一个契机,并以此推进相关部门主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摘编自《人民日报》3月20日文/李晓亮

    相关专题:

    强生等婴儿卫浴品被指有毒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