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便面瘦身的价格管制之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01:21 新京报
来论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的部分方便面虽价格未变,净含量却悄然缩水,存在隐性涨价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9月3日《中国青年报》) 这无疑是戏剧性的一幕。此前不久,涨价的方便面终于在发改委等价格主管部门的督察下低下了“高贵”的头。 按照《价格法》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相关规定:经营者之间不得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实行价格垄断;任何组织或单位都无权制定出一个价格,强制他人执行。显然,方便面的这次“涨价随想”在CPI一路飙升、通胀的阴影下有点过火了。 据媒体报道,方便面涨价之罪在于:成本只有不到5%的上涨,而价格却上涨了20%-40%。但眼下的悖论在于:一方面,我们现在堵死了其涨价的道路;另一方面,5%对中小方便面企业可能就是生死一线,在保证方便面物价稳定的时候,这个限价政策营造的市场环境是否对其意味着另一种制度不公? 面粉涨价了、棕榈油涨价了、猪肉牛肉涨价了,方便面企业就是靠这些原材料过日子呢,行政限价如何能平息矛盾? 更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就譬如兰州拉面限价后牛肉少得可怜一样,在我们欢欣鼓舞地使方便面背离CPI的价格趋势诡异地稳定之际,其隐性涨价的把戏却层出不穷:售价2元的“康师傅”番茄牛腩面霸拉面(袋装)隐性上涨了0.27元,2.8元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中杯装)隐性上涨了0.16元……这样的“稳定”比“涨价”更可怕。 串通涨价是违法的,但“限涨”的价格管制恐怕也是值得商榷的。不然,我们的价格主管部门就会陷入管制之困的“多米诺”:一旦稳定住了微利(甚至是亏本)的方便面价格,则企业必然在数量上做瘦身的文章;如果接着再去稳定方便面的净含量,企业依然可以在面粉的等级上做文章;如果继续去稳定面粉的等级,企业依然可以在油料等其他原料上玩花样…… 依常识而言,一个企业在合理利润范畴内,是有对其产品质量负责之心的,一旦这个利润低过其底线,质量就要让位于其生存成本。与其变着花样眼花缭乱地瘦身,不如明明白白地合理涨价吧。由方便面“瘦身”带来的民生产品“缩水潮流”都需要警惕。这也许是价格主管部门必须直面的新课题。 邓海建(教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