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疯狂信用贷:各路资本厮杀抢食,价格战硝烟开始弥漫!

  股权质押新规出台不到两个月,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火爆初现,各路资本加入争抢业务的混战中,拼放款速度、打价格战等硝烟弥漫。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不少银行、券商等都加大了信用贷业务投入力度,一些民间自有资金、资管产品也纷纷加入抢食大军。分析人士指出,虽有较严格的风控措施,但在这种激烈拼抢下,信用贷的风险仍有可能慢慢积聚,不容忽视。

  肉多“狼”也多

  “您好,请问贵公司需要信用借款吗?我们公司专做上市公司信用贷,手续简单放款快捷,明保暗保都可操作,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一场论坛的茶歇间隙,深圳某资管公司业务经理王文(化名)匆忙向在场企业人士兜售起了信用贷产品,在交换了一沓名片之后,得到的回应不是“不需要,谢谢”,就是“如果有需要我会联系你”。

  这是王文本周参加的第五场活动,十月以来,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跑各种会议和论坛,然后借机搭讪跟上市公司有关的企业和个人,期望拉到可做的单。不过,“即使每天厚着脸皮跑会,累得精疲力尽,这个月也没做成一单。”他告诉记者,公司此前主要做资金摆账、过桥等业务,看到信用贷市场有望爆发之后,果断投入绝大部分精力参与进来,结果却发现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好做。

  今年9月8日股权质押新规出台之后,市场普遍预计,信用贷将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替代股权质押的新融资方式,因此不少机构都盯上了这块蛋糕,王文所在的资管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本以为业务最近会好做一点,没想到需要借贷的大股东是增多了,但可以放款的机构也突然猛增。”王文感到很无奈,大家都加大了拼抢力度,“以前是‘狼’少肉少,现在是肉多‘狼’也多,并没有比过去好多少。”

  对于这一点,华南某券商机构部负责人胡明(化名)也深有感触,“据我最近接触到的情况来看,银行、信托公司和券商都加大了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的拓展力度,不少民资也杀进信用贷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以他所在证券公司为例,此前主做股权质押的人员已有一半以上抽调去主做信用贷。

  “民资此前参与上市公司信用贷都比较谨慎,一是因为股权质押盛行时信用贷业务本来就少,二是资金成本比不过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胡明表示,对一些民资来说,以前可谓是捡漏,有一单做一单。现在依然是捡漏,抢到一单做一单。

  “价格战”硝烟四起

  通常来讲,信用贷的业务流程首先是找到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然后资金方立项评议并进行尽职调查,再设计交易结构、签订合同协议等,最后进行打款。其中,对于融资方来说,放款速度和额度、资金来源和成本往往是影响交易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因为最近竞争明显加剧,所以不少资金方开始在资金利率上打起了价格战。”华中某投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他们公司为例,因为是自有资金,所以单笔额度最高可放到10亿元,比银行通常不超过1个亿优势明显,“利率方面已经降了不少,之前须月息两分(折合年利率24%),目前可根据金额大小放低至15%到20%。”

  一位城商行方面人士则透露,加上居间等各种费用,信用贷的利率成本在8%到9%左右,“这个利率水平虽比之前并无太大变化,但临近年底资金成本都会上涨,我们这个没上涨就已算变相‘降价’了。”

  相比银行和民资,券商资管渠道的资金成本算是中间层次,但也相比此前有小幅下调。胡明透露,此前他操作过的信用贷年化利率多在15%左右,“这个月有所下调,明保的可以做到11%,暗保可以做到12%至13%。”

  另一方面,一些民营资本还在放款速度上与银行等渠道展开厮杀。王文在推介业务时,首先推介的就是放款速度。他告诉记者,公司最快可在10天左右放款,“银行由于审批较难,从立项到放款一般最少需要一个月以上。我们拼不过利率,就只能拼效率。”

  不过,在胡明看来,所谓的10天放款并不靠谱,“即使大股东配合、各个环节流程顺畅,通常也需两到三周的时间,现在一个月左右放款算是比较正常的速度了。”

  “上市公司信用贷虽然操作比较简单,通常不需要抵质押等增信措施,但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管是民营资本还是银行资金,都会经过详细缜密的尽调后才会放款。”胡明指出,部分上市公司还会涉及到配合发公告甚至召开股东大会等,整个流程就会更加漫长,这也是近期许多资本杀入信用贷领域后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的原因之一。

  风险不容忽视

  根据是否公告担保事项,上市公司信用贷又可分为明保和暗保两种。由于明保有公告的增信措施,所以往往借款利率会比暗保低。不过,对于民间资金来说,虽然愿意出公告的上市公司往往质地更优良,但由于其愿意接受的利息成本通常也较低,所以部分民资更倾向于接暗保业务。

  “暗保业务风险大一些,是自有资金还好,但若是以资管产品募资给上市公司提供信用贷,一旦借款方不能及时还款,就有可能爆发较大的纠纷问题。”前述投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暗保不需公告,所以市场上总的业务金额无法准确统计,其隐藏的风险也无法预估,“随着各路资金不断加入信用贷市场,激烈竞争下风险容易积聚,不容忽视。”

  这一点也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赞同。“虽然我们更倾向于暗保业务,不需要上市公司发公告,但借款合同必须经过董事会决议并当面签署,且实控人需承诺承担连带责任。”王文介绍,虽然公司在积极拓展信用贷业务,但跟券商、银行等一样也有一套严格的风控要求,“主要是找一些因为大股东收购等资本运作导致质押比例较高、整体资质较好的企业,基本面较差、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公司也尽量不碰。”

  胡明也表示,对做信用贷的上市公司会有一套严格的风控准入标准。行业方面,不能是“两高一剩”企业;盈利能力方面,不能是ST公司,最新一期的业绩不能亏损。其他要求还有上市满两年、整体负债率在70%以下、不能长期停牌等。

  在借款方和资金方双双增多之下,双方的互挑互选将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上司公司信用贷市场未来会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接近年底了,上市公司也到了急需用钱的时候,剩下这两个月情况应该会好点吧。”王文说,机会总会有的,他依然看好这个市场。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