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肯德基麦当劳深陷药鸡门

2012年12月24日 08:13  国际金融报 微博

  两年前就已知晓“抗生素残留不合格”,却未采取措施

  肯德基麦当劳深陷“药鸡门”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发自上海

  12月23日下午6点,虽然是周末,又正值晚饭时间,但位于八佰伴商区张杨路上的肯德基[微博]内却没有了以往的人气,而与其紧挨着的“兄弟品牌”必胜客[微博]以及竞争对手麦当劳[微博]人气也是颇为冷淡。从“速成鸡”到“药鸡”,“难兄难弟”的日子显然不好过。

  12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披露了上海食药监局近日相关检测结果,显示百胜集团[微博]上海物流中心18日所检样品中,1件疑似检出金刚烷胺,已责令企业召回相关产品。据了解,金刚烷胺对高龄者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肾脏疾病者有副作用,大剂量对胚胎有毒性和致畸作用,属禁用兽药。

  在分析人士看来,肯德基违规固然应受重罚,相关监管部门也难逃其咎,但此事更提醒我们应该反思产业链,“和三聚氰胺事件类似,此事的源头在于‘鸡’的养殖。”

  明知“药鸡”还故用

  继媒体报道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使用“速成鸡”作为原料之后,日前,央视又曝出了“速成鸡”使用违禁药物。据悉,央视对山东青岛、潍坊、临沂、枣庄等地的“速生鸡”养殖场调查发现,为避免鸡生病或死亡,白羽鸡从第1天入栏到第40天出栏,至少要吃18种抗生素药物,“鸡把抗生素当饭吃,停药期成摆设”。而养殖户把鸡交给屠宰场之后,屠宰企业的检测人员只是编造检验记录。

  央视曝光的两家公司分别为山东的六和公司和盈泰公司,这两家公司是肯德基、麦当劳的原料供应商之一。

  对此,肯德基方面表示,肯德基对于原材料方面有完整的检测体系,并表示已于今年8月起停止向前供应商六和集团采购鸡肉原料,不过停止原因则为“汰弱留强”。而另一当事方麦当劳则在官方微博发表了一则声明称,“麦当劳所使用的每批次鸡肉原料都经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且确认合格,我们的鸡肉产品遵守严格的食品品质标准且符合政府相关标准。”

  不过,从目前官方公布的检测结果来看,“药鸡”已接近事实,且肯德基方面是明知药鸡而故用:上海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出通报称,2010年至2011年,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委托市食药检所检测的样品中,有山东六和集团鸡类产品19批,经检验有8批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检测结果均以检测报告的形式报给百胜集团。也就是说,早在两年前,百胜就知道有“药鸡”存在,但除了今年8月暂停与六和合作外,两年以来没有其他措施。

  养殖模式存风险

  “显然,肯德基对于抗生素超标现象心知肚明,却没有依法予以公示。这些被检出的抗生素残留超标鸡肉,最终都去了哪里,是否已被消费者食用掉了?肯德基也该给个说法。”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表示。

  事实上,这并非是肯德基及麦当劳在中国首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太轻,涉事企业无痛感。 

  不过,在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看来,中国的养殖生产链更需反思。“市场上的肉鸡大部分都是‘速成鸡’,国外也是普遍情况,只要是科学使用是没有问题的。”马文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鸡养殖大多是“公司+农户”模式,即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等,由农户饲养,然后按固定的采购价向农户回收肉鸡。但这样做的风险是,如果签约农户违规添加公司规定外的饲料和药物,可能会危及公司的产品和产品质量。而此次肯德基、麦当劳被曝光的供货商六和就是采取的“公司+农户”模式。

  “一方面,因为缺乏管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有违规现象;另一方面,后端的收购公司以及像肯德基这样的餐饮企业在检测方面也通常是走过场,缺乏严格把关,最终导致‘问题鸡’流入消费市场。”马文峰表示。

  事实上,部分大型养殖企业已开始转变,比如肯德基和麦当劳另一大供应商圣农发展目前所采用的模式是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即实行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的模式。

  不过,在宋颂兴看来,除了企业本身的检测和监管缺陷,相关监管部门也难逃其咎。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很多都是由媒体首先披露,而后相关部门才会出来有所作为。 “上海食品安全办公室两年前就检测出肯德基原料存在问题,但为何后期没有跟进?”宋颂兴反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中央军委:接待禁喝酒严控用警车
  • 体育CBA-北京29分惨败 麦蒂41分青岛12连败
  • 娱乐赵本山小品被曝已敲定 小人物带徒弟
  • 财经调查称一线职工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增15%
  • 科技谷歌员工圣诞礼物:平板手机任意挑选
  • 博客中国人应尊重卑微的鸡 老子怎成吊死鬼?
  • 读书因林彪叛逃受牵连的高级将领们(组图)
  • 教育期末占座变“让座” 四六级真题答案
  • 育儿十年前男幼师半数改行:待遇低择偶难
  • 叶楚华:房价飙涨时代已终结
  • 姚树洁:中国要重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 郑风田:一号文件为何聚焦农业经营体制
  • 美国客:在美国入错行一辈子少挣160万
  • 曹凤岐:十八大报告如何看金融改革
  • 陶冬:美国悬崖迫近 日本债务闹荒
  • 文显堂:为何中国房产价格与价值背离
  • 叶檀:日本将更大规模发放货币
  • 谢百三:分歧最大的一次牛市
  • 秦红:客户维护费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