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传中国母亲在美购买一集装箱商品:便宜且安全

2012年11月28日 02:46  21世纪经济报道 

  为什么在美国扫货,在中国储备?

  其实美国的商品大部分是中国制造

  张立伟

  有报道称,一位在美国生孩子的中国母亲,在美国购物季疯狂购买了一集装箱的物品运回国内,尤其是把孩子到5岁的很多用品都准备好了,因为这些商品比中国便宜很多,而且非常安全。

  但凡去过美国的游客,都清楚美国的商品尽管可能大部分是中国制造,却有两个中国难以企及的特点:便宜与安全。在中国,如果购买中国制造的国际名牌,价格可能高出美国几倍,如果不购买这些名牌,国内品牌则隐含着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那么,为什么中国国内销售的商品就做不到便宜兼顾安全呢?尤其是美国的案例表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并不会让价格更昂贵。

  “中国制造”在原产地的价格是海外市场价格的几倍,原因复杂。首先是,美国企业的采购规模大,巨量订单可以降低单价成本,中国出口加工业竞争也降低了出厂价,之所以中国加工厂以很低的利润接美国企业的大单,是因为订单意味着无风险的稳定利润(尽管可能有汇率波动)。而中国政府以出口退税补贴美国消费者的做法,也鼓励了企业甚至低于成本价向美国出售货物。

  在中国生产的国际品牌若要在国内销售,需要先出口才能转内销,要过征收关税的环节,并承担中国的商业物流成本。中国大型商业机构缺乏,制造商也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因此,订单可能是零散的,规模和利润是不可预期的,这抬高了制造成本和出厂价格。其次,中国税收与物流成本过高,根据IMF的计算,中国商品价格中的税收成本分别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

  物流成本主要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高油价(其中税收也占了一半左右)以及过路费构成,这意味着商品价格当中,国家拿走的太多。再加上近些年房屋租金因地产价格(主要由政府控制的地价推动)上涨而大幅上涨,商业企业要把这部分成本摊入商品价格当中,国际品牌还有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品牌溢价(包括稀缺性以及身份识别),所以,即便是在美国的大众品牌,也成了价格昂贵的高消费。

  而商品的安全性是中国制造进入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的一个必经门槛,否则就拿不到订单。但在中国国内,安全性不是一个必过的门槛,即使食品都无法保障安全性,更不要说制造业了。而且由于中国销售价格中的非生产成本太高,而且具有刚性,因此,如果要确保生产与销售均有利润,必须大幅压低生产成本,或通过非法的手段扩大产出。可以看出,中国商品价格中的税负与不合理的成本太高,导致了物价过高而质量或安全性较低的现状。

  中美间的主要差异还不在于商品价格与安全性,而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希望拉动消费,但中国工人收入太低而承担的税负又太高,社会财富主要流向了财政与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扩大消费。中国政府不仅要降低税负,更要停止大规模的低效投资,因为后者像无底洞一样,让中国陷入持久的通胀与资产价格上涨,更削弱了普通人的消费能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李庄揭重庆打黑:被没收资产应给交代
  • 体育CBA-马布里准三双北京击败吉林两连胜
  • 娱乐何韵诗出柜女友曝光 二人共度春宵(图)
  • 财经酒鬼酒风波续:自检发现塑化剂超标未重视
  • 科技魅族MX2手机高调亮相:小米手机承压
  • 博客2012年博客盘点 金庸主人公多数没父亲
  • 读书中共反腐史:被查处的十大"亿元贪官"
  • 教育高校品酒课一年喝64瓶酒 国考题答案
  • 育儿6岁女童遭继母虐待2年7次就医
  • 金岩石:京沪房价多高才合理
  • 张卫星:中国股市现有模式已走进死胡同
  • 郑风田:速成鸡为何应少吃
  • 姚树洁: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分配环节
  • 叶檀:不要拯救多晶硅大企业
  • 梅新育:印度应克制贸易保护主义冲动
  • 张捷:股神必然要倒台
  • 西向东:全球化走到了尽头
  • 六月冬眠:总有一幅图让股民感触良多
  • 林园:所有赚钱牛股有一个共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