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明阳 本报实习生 张仲浩
今年年初,奔驰E系车主庞先生在买车三个半月后给汽车做保养时发现,发动机缸体漏油。庞先生到奔驰北京中心进行协商要求换车,但该中心表示需要技术部评估,让庞先生等待答复。
之后不久,全国多位车主爆料称遇到相同问题。
对此奔驰方面一直坚持不召回、不延保。
上周,有媒体报道称,遭遇该类情况的近40位奔驰E系车主,已经联合委托相关律师,准备提起诉讼,用法律来维护权益。
奔驰早已“油迹斑斑”
一直以“惟有最好”作为品牌理念的奔驰,在面对车辆问题时竟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这俨然违背了其一贯的宗旨,与品牌形象大相径庭。
事实上,近年来,漏油问题一直困扰着奔驰集团和车主,奔驰车在中国早已漏的“油迹斑斑”。
根据投诉记录显示,2011年2月,温州一名车主的奔驰车出现发动机漏油问题后,送检维修16次后仍存在质量问题,车主和奔驰中国争吵不休,就连工商部门的介入也未能浇灭二者之间的战火。
2011年10月,温州另一名车主花费136万,购买了一辆奔驰S400,一个月后便出现车门无法打开,点不着火等问题,送检后同样无法排除故障。
同年11月,浙江萧山的李先生花费近50万元,从华策奔驰4S店购买了一辆奔驰E200L,李先生开着自己的爱车48天之后,他无意间发现车的发动机附近竟然漏油了。
更早之前,2009年5月,北京常女士所购的奔驰跑车敞篷油管未安排在正确位置,开篷时油管折损导致漏油;2008年10月,杭州刘先生的奔驰车突然熄火,挂D档无法起步,检查结果为变速箱严重漏油。
有业内人士评论,奔驰作为以质量取胜的豪华车,却频频出现漏油事故,其质量与价值出现严重偏离,忽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不得不说,奔驰漏的不仅仅是油,还有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奔驰中国“打太极”
奔驰车辆问题频出,令消费者不满的是其对待问题的逃避耍赖的态度。
此次E系轿车发动机涡轮漏油事故出现后,多名车主向奔驰方面投诉,申请维修和退换,均未能实现。厂家更是表现出不召回、不延保的强硬态度。
而在此前发生的类似问题中,奔驰方面对于投诉和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同样充耳不闻,向来以“正在处理”这样的打太极似的回答作为搪塞,根本不实际解决问题。
然而,奔驰的售后服务,在国外则是截然相反的另一副模样。
据了解,在德国,如果奔驰车坏在路上,且故障地点距离申请牌照地超过100公里,可以享受奔驰公司的特殊抚慰:为客户提供三天的宾馆住宿费用以及免费拖车、租车或者承担换乘火车的费用等。而在新西兰,如果奔驰车需要进厂维修,不能当天拿走,那么维修点会免费借一辆奔驰车给车主使用,直到车辆修理好为止。
对于奔驰的差别对待,汽车专业人士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没有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在一些国家,汽车在保修期内修了两次就能要求厂家退车或是换车,然而我们却没有一家4S店能够这么做。只有真正建立健全中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差别待遇。
奔驰正是靠着法律的空白,肆无忌惮地消费着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据了解,在奔驰质量问题闹得最火热的第一季度,奔驰的市场表现受到了严重打击,而就在前不久公布的奔驰二季度销量数据显示,其中国市场增速严重放缓。奔驰4月份在中国市场(含香港)销量为14677辆,同比下降11.2%,而同期奥迪和宝马分别出现了44%和30.8%的增长。
这样的市场下滑,除去经济环境问题,其质量和服务问题也是造成中国市场萎靡的重要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