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食用油再次涨价,市场主流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花生油均有8%至15%的涨价。8月14日,中储粮郑重宣布旗下金鼎小包装食用油不涨价。而为了取得话语权,中储粮已经调整了今年的生产计划,将原来计划生产20万吨调整为30万吨。
近期,国内食用油价格再次上涨,市场主流品牌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花生油均有8%至15%的涨价。这次涨价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和汇福粮油集团等五大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进行谈话,要求上述5家企业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定期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报告制度于8月15日正式实施。
8月14日,中储粮召开主流媒体座谈会,郑重宣布旗下金鼎小包装食用油不涨价。中储粮此举被业界称为国家队“维稳”的重要信号。
“中储粮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载体,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中储粮油脂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庆荣坦陈,“中储粮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立场毫不动摇。”
食用油价格太敏感
为了稳定食用油市场价格,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集部分食用油企业进行谈话,以达到一个提示、警示的作用。“食用油市场65%以上份额掌握在外资手中,约谈效果则大打折扣。”王庆荣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食用油的价格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食用油的价格波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粮油占CPI的权重高于国际水平,因此食用油价格非常敏感。“粮油的价格是百价之基,它一动,其他的产品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而且往往反应是被夸大的,被叠加的。食用油涨价10%,那么油条就涨价40%,其他的糕点等也会跟着涨。”在中储粮油脂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庆荣看来,发改委高度重视食用油市场价格是必然的。
“发改委与中储粮也进行了沟通,重点涉及到,一是对市场的判断,二是中储粮目前的产品状况,最重要的是怎么样起到稳定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王庆荣向记者透露,“目前我们没有得到要准备出库大豆、豆油、菜油这方面的指示。”
说到“维稳”,就要说到中储粮的身份和背景。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中储粮的宗旨是“三个维护”——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总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储粮的定位是保障国计民生、维护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效载体。在2004年、2005年,市场上小麦价格飞涨,国务院有关部门一声令下,中储粮立刻开仓放粮,仅用40天,整个市场价格就平抑了下来。
然而,从今年1月份中储粮杀进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第一刻起,中储粮亦官亦商的身份就备受争议。中储粮方面毫不避讳其特殊身份,王庆荣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食用油市场价格高企,对CPI影响较大,我们将以国家利益和需求为先导,将维护粮油市场安全和稳定作为自己的责任,此次金鼎不涨价是我们力担责任的表现。”不过,王庆荣表示,“维稳”对一个企业来讲显得太沉重了,这其中还有许多困难不可回避。
调控市场难度大
靠一两个央企“维稳”市场几乎不可能。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的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化程度极高的食用油市场,采用非市场化的约谈方式限价或靠央企打压价格都不会长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认为,中储粮有平抑国内油价上涨的责任。但是中储粮在市场上暂时尚无引导价格的话语权,其市场份额、品牌接受程度还不够,中储粮难阻食用油涨价潮。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我国的大豆进口受制于人,食用油包括油脂油料的对外依存度是65%,在压榨行业外资企业占的比例过高;同时,外资企业基本控制了食用油的终端市场价格。这三个因素助推了油脂油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
“这些困难对我们的压力巨大。”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高正谦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仅靠中储粮“维稳”确实困难重重。
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的大豆产量占到全球生产的35%至40%。近段时间美国干旱,造成了大豆的种植困难,此外,巴西、阿根廷的减产已经成为定局。有关部门预计,南美和北美总共减产约10%,大豆油和大豆价格上涨已传导到国内,引发鲁花、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旗下花生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价。
“如果国家限制企业涨价,企业就没法活了!”一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抱怨,4月份,进口散装豆油到港价格均在每吨1万元以上,豆油经过精炼、包装成为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倒挂每吨超过千元。尽管目前豆油的状况有所好转,但仍然亏损。
毫无疑问,中储粮具有其他油企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首先,中储粮油脂每年可以从母公司中储粮管理总公司拿到最低价格的大豆原料;其次,中央储备油的轮换资源是中储粮的核心资源,轮储大豆的成本低,镇江、新郑的榨油厂都以储备基地为依托。王庆荣表示,凭借中储粮的独特优势,其食用油产品的加工成本可以比对手低6%左右,从总体价格上金鼎将做到比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低3%至5%。
但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中储粮油脂今年的产能不过20万吨,另一家国企京粮集团旗下的“绿宝”、“火鸟”产量也不大。而整个小包装食用油的产能有700万吨,金鼎在市场份额上还不到食用油市场整体比例的3%。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之一——新加坡益海嘉里旗下产品已占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份额的45%,中粮福临门占有15%,鲁花拥有7%至8%的市场份额,三者加在一起占据约68%的份额,再加上九三和汇福,5家企业拥有超过70%以上的份额。商务部研究院赵萍认为,尽管中储粮食用油的价格比别人低3%至5%,却难以抑制市场的涨价潮。
“虽然我们现在占的市场份额不大,但是它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中储粮高层眼里,即使是2%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也是有引领作用的,一是惠民,让百姓认识这个品牌。二是提高话语权。“外资企业对我们的2%、3%是非常恐惧的,它还是起到了价格杠杆的作用,同样质量的东西,有便宜的大家肯定不会买贵的。我们不涨价,这样肯定会扩充我们的市场容量。”
布局市场争夺话语权
中储粮金鼎品牌的出现,被业内称为“搅局者”,“我们的小包装油业务虽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精神层面的支持,但没有任何经济层面的补贴,”王庆荣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们与市场上的其他小包装油企是公平竞争的。我们争的不是利,而是市场话语权。”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取得话语权,中储粮已经调整了今年的生产计划,将原来计划生产20万吨调整为30万吨。“现在三个主供工厂已经形成生产能力了,8月份开始上量,九十月份的量都会大幅提高,一个月销量都会达到2万吨以上。”中储粮油脂营销公司市场部副总监严磊说,公司的5年目标也从90万吨调整到120万吨,预计市场份额将达到15%。同为央企的中粮现在生产量是100万吨,5年后中粮至少有150万吨到200万吨的规模。严磊乐观地表示,5年后两家国企加起来产量将达到300万吨,国资的话语权会大幅度提高。
据悉,中储粮已完成了东莞、镇江、日照、天津、唐山、沈阳等沿海城市的布局,并增加了7个大豆和豆油的加工基地。今年开始转向沿江战略,主要围绕国产菜籽产地,从长江流域重庆、成都、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布局建设。
在渠道建设方面,王庆荣表示,公司原来设想金鼎的产品主要投放在二三四线城市,投放的方式是传统渠道,农贸市场、粮油店还有小的超市,但是现在看来是不行的。今年“十一”和春节之前公司要加大对重要终端系统的投入,包括华东有22个系统、105家门店,华北地区有48个系统、272家门店,总共70个系统、377家大型的超市和卖场,到时市场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
然而,对于中储粮加紧布局食用油市场争取话语权的举动,商务部研究院赵萍并不看好:“这个难度比较大,因为想带动定价权,必须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大进大出直接会影响到价格的波动。从目前来看,中储粮这种政策性的机构面临着一种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要执行一些政策性的功能,另外它还必须面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选择。”
兼顾效益与“维稳”,这是央企中储粮的目标,至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