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化查天价酒泄密人 锁定中高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8日 15:02  新华网
对这一新闻,网友纷纷评论:广东分公司做法是本末倒置,呼吁其正视错误,配合调查,给公众一个合理解释。“天价酒”恐怕只是暴露出垄断性国企问题的一角,某些国企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如何在百姓中树起好口碑了。   对这一新闻,网友纷纷评论:广东分公司做法是本末倒置,呼吁其正视错误,配合调查,给公众一个合理解释。“天价酒”恐怕只是暴露出垄断性国企问题的一角,某些国企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如何在百姓中树起好口碑了。

  [编者按] 就在中石化总部正对广东分公司“天价酒”事件进行彻查期间,近日,知情人再度向央视报料称:“天价酒”被曝光后,广东分公司连忙开会追查泄密者,要严惩“内鬼”。媒体报道称,对这一新闻,网友纷纷评论:广东分公司做法是本末倒置,呼吁其正视错误,配合调查,给公众一个合理解释。“天价酒”恐怕只是暴露出垄断性国企问题的一角,某些国企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如何在百姓中树起好口碑了。

  中石化天价酒调查组今日返京 泄密人或锁定中高层

  截至17日,调查组已在广东调查4天。记者昨日从中石化集团了解到,“天价酒”被媒体曝光后,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曾经开过三次会,一个是领导班子的会,一个是所有处室干部会,还有一个是外宣部门会。会议主要要求,第一,各个部门追查泄密人,到底是谁泄的密,怀疑是内鬼,一旦查出要严惩。第二,跟外宣部门商量如何应对媒体采访,坚决要求任何人未经同意情况下不得接受媒体采访。调查组在日夜加班,紧急约谈,希望早点上报结果。

  实际上自14日调查组成立后,此前曾对外发言的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新闻发言人已不再接受媒体采访,对外信息披露由中石化集团公司统一对外,但截至目前中石化集团还没有主动对外披露过任何调查信息。

  天价酒单事件是中石化集团继2009年“天价灯”事件后的又一重大危机事件。中石化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出示酒单发票的一定是中石化内部人士所为,且“不是一般的人,因为这样大宗的发票并不是放在桌面上谁都可以看得到的,私自披露公司内部财务情况也不符合公司有关规定”。

  此外,还有网友爆料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为妻子设置工作岗位,并异地预领薪水。

  中石化连开3会查天价酒“内鬼” 被批本末倒置

  17日,新华社盘点一周网络热词,显示“天价酒”热度最高:百度搜索结果近7万个词条。这显示,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天价酒”事件仍为广大网友所持续关注。

  此前,对“天价酒”中的696瓶价逾百万的洋酒、茅台,广东分公司解释属于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但相关知情人则直言:没听说也没见过公司出售这些高档酒,所购酒部分是用于接待。

  网民“秀才江湖”说,在老百姓抱怨声中,石油又涨价了!当看到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天价酒”发票,我释然了!“掺了茅台的汽油焉能不贵!”

  针对最新曝光的广东分公司查“内鬼”新闻,网友则纷纷评论:广东分公司这一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出了问题应该正视并解决,给公众一个交代,而不是所谓的严惩“内鬼”。

  谁才是中石化天价酒事件的“内鬼”

  不管被举报者查出的“内鬼”是谁,我们感兴趣的是:谁才是“天价酒”的真“内鬼”作为“深喉”,且不论他的动机若何,他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国企高管的不良行为大白天下,并得以某种程度的纠正。在公众眼中,如果这种人也算“内鬼”的话,这种“内鬼”是“益虫”,多多益善。而国企的真“内鬼”,恰恰是那些一掌遮天,为所欲为,为满足私欲而损害了人民利益的“蛀虫”!

  国企改革走过十几年,出现不少“内鬼”和“蛀虫”。最初流行内外勾结,贱卖国企,中饱私囊,而把下岗工人推给社会。到了今天,“内鬼”则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和铺张浪费、大肆挥霍等灰色腐败。国企职务犯罪呈现案件数量越来越多、涉案数额越来越大、有组织有预谋的共同作案现象越来越严重、涉案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等等;而灰色腐败更加普遍,不容小觑,从“天价吊灯”到“天价酒”,不时曝出的国企“豪华病”,无一不在刺痛公众的眼睛。

  国企管理问题多多,既有人性缺陷,亦有制度短板。制度层面,一些企业高管大权独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把企业当作独立王国,外部监督针插不入;国企“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虚置严重,内部制约不力;财务管理混乱,“一言堂”、“一支笔”管理模式在国有企业中依然普遍存在;国企利润丰厚(尤其是垄断国企),而上缴红利偏少,给高管挥霍提供便利……国企高管8000元/晚的住宿费都可以入账,还有什么不能报销在某些高管眼中,国有资产就是“无主资产”!

  权与钱,是腐败的两要素,有人提出不让有钱者有权、有权者有钱。而国企恰恰横跨两界,左手是权(经济权甚至行政权),右手是钱,权钱勾兑,腐败风险陡增。国企发展到了今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是这样,越要正视国企运营风险,从完善企业制度层面着力,铲除“内鬼”滋生的土壤,而不仅限于发生丑闻之后就事论事、“严肃查处”一下。

  中石化追查内鬼意欲何为内心有鬼

  我们应该鼓励这种举报。而社会也正是通过泄密者的“泄密”,才知道了公款消费的真相,有关部门也正是通过泄密者的“泄密”,才进行追查,“蛀虫”才能受到相应的惩罚,我们应该感谢泄密者才是,怎么反倒追查起泄密者的责任了

  据知情人士称,“天价酒”事发的导火线,是广东分公司老总鲁广余多次购买高档奢侈品用于接待和个人享用,从来不和任何班子成员商量,甚至连知会都没有。(4月17日《现代快报》)显然,这次“天价酒”的暴露,既是鲁广余“独裁”的结果,也是内部闹“不团结”的结果,“天价酒”属于典型的“窝里反”,这让广东分公司很不舒服!

  近年来,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贪污腐败行为的暴露,很多是缘于内部的“窝里反”。这就好比坚硬的堡垒,从外部往往无法攻破,但是,却很容易从内部被打开缺口。“天价酒”案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内部人的“泄密”,那么,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对一个“平安无事”的单位平白无故地进行调查,也不可能对某个事业正红、财运亨通的“能人”进行追查的。由此看来,泄密者可是大功臣一个呀,这个密泄得及时,泄得好,泄得有功!

  人们对于诸如豪华吊灯以及“天价酒”的不满和愤怒,表面上是人们不能容忍这样的浪费行为,但实际上是对国内石油企业暴利的不满,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节节攀升,石油企业给出的理由总是“亏损”,但不管理由多么五花八门,多么冠冕堂皇,但公众却并不买账,因为国内石油企业存在暴利是有目共睹的,国内石油企业花钱大手大脚是让人瞠目的。为什么人家能一边“亏损”,一边一掷千金有关监管部门,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中石化的危机公关是“丑闻扩音器”

  无数事实证明,越是想“消音”的危机最后都反而成了“丑闻扩音器”。垄断企业的奢华乱象早已引起社会舆论极大的愤慨,这次“天价酒”事件,虽然具体事件发端于一个分公司,款项暂且还局限在几张被曝光的“天价酒”发票之内,但由这一偶然事件无疑像一块丢进茅坑中的石头,已引起来自社会的集体讨伐。

  在一个新传播时代,要想真正“消音”只有一个方法: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尊重。除此之外,并无捷径,走向歧途的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危机公关只能是一个的“丑闻扩散器”。

  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将如何收场

  有评论指出,垄断企业的高消费高支出可能比人们想象得还要多,但对于类似行为是否违规违法的界定和判处并无明确标准。正如两年前的“天价吊灯”事件,备受诟病,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天价酒”调查能否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这很令人担忧。

  据悉,事件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内部员工对“天价酒”总是不知所踪的情况不满。知情人士透露,“天价酒”的流向,一部分是用来接待,一部分用于鲁广余个人使用,包括个人享用和送礼。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茅台高档酒即出现轮番涨价且供不应求的情况,很多卖场和专卖店均无法拿到货。所以此次中石化可以大批量地购到茅台酒,也引发了公众的猜想和质疑。

  随后,又有网友在天涯论坛爆料称,中纪委联合调查组“空降”茅台,进行突击检查。茅台集团所属酒类公司向中纪委联合调查组口头汇报了各政府机关采购高档白酒的基本情况,并将整理一份详细材料上交纪委,以备调查核实。业内表示,此举若属实,那么将会有一大批政府部门或央企国企被牵扯出来,届时事态发展将更为引人注目。

  是什么让中石化有权有钱喝茅台

  以低廉的成本,从“祖国”获得石油,经过简单地加工,转手以高价卖给“人民”——这就是中国石化业垄断巨头们发家致富的简单路径。是谁,让中石化有权化繁为简、轻松赚钱;是谁,让中石化有钱喝上茅台这是一个严肃且必须深究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原油价格+炼油成本”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由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5月正式推出。也正是在2009年,中石化的销售毛利率从2008年的8.63%飙升近3倍至23.46%,2010年中石化销售毛利率也高达19.65%。再看看净利润这项指标,在2008年,实施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之前,中石化净利为296.89亿元,而在2009年飙升一倍多,达626.77亿元;2010年中石化则是净赚707亿元,其他两家巨头,中石油净赚1400亿元、中海油赚了544亿元。另外,虽然中石油、中石化去年炼油利润大幅下滑,但炼油板块的利润仍超过200亿;同时,由于原油价格暴涨,中石油和中石化去年勘探与生产板块的经营利润高达1537亿元,同比增46.4%。

  显而易见,是国家发改委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或者说,是国家发改委,让中石化等有权、有钱喝上了茅台。

  记得这个“聚宝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出台前曾上演过一段双簧戏,现在回味起来,意味深长。2009年3月20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京发布了《200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是中石油的直属科研机构。报告称,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油价没有完全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以价格调控和大量补贴所维持的国内低油价不利于石油资源的节约使用;定价水平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价格调整滞后……这些话大家听着很耳熟吧因为这些“说教”,日后被国家发改委的官员不断地重复过。

  2009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披露了所谓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而这一定价机制,果真反映了“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体现了“节约”,“及时”反映了国际油价的上涨……有了“理论”支持、有了“民意”基础,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顺理成章地开始实施。

  经过近两年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们的监管者正在让那些垄断巨头们进行“自我管理”。

  中石化被曝8亿顺义建豪华酒店

  在紧邻京承高速北京顺义区后沙峪出口的温榆河西岸,一片面积达800亩的森林公园隐匿在道路深处。如果不特地留意,沿途经过的人们可能不会留意通往公园的路口立着“和园景逸大酒店”的路牌。据媒体报道,这家大酒店由中石化投资8亿元兴建。

  位于顺义温榆河西岸的“和园景逸大酒店”据说比五星级还要豪华,果真如此吗

  一旅行网站销售经理说:“这个酒店是隶属于中石化管理的。它是按照五星级的标准建的,标准间是980元,房间设施是不错的。它是2008年开业的,酒店里边可以泡温泉,园林式的那种酒店。这个酒店是有别墅的,8栋别墅加上一个四合院,有英式的、意式的、日式的别墅。”

  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北京顺义区最豪华的超五星级标准的酒店,建这个酒店的投资花了8亿多元。然而,就连很多顺义本地居民也不知道这里有这样一个神秘而奢华的大酒店。

  酒店网站的介绍里提到,酒店“占地1050亩,其中800亩为森林公园”,如此大面积的公园竟是酒店的附属设施。酒店除了208套客房外,还有“风格各异的高档别墅9幢”。

  和园景逸大酒店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要住别墅的话,价格比较高一些,价格在两万左右。“别墅的话我觉得不错,因为住过韩庚、黄奕、容祖儿很多知名人士。”

  中石化8亿建豪华酒店 成交楼面地价每平仅1050

  记者从工商局企业信用资料中查及“北京和园景逸大酒店有限公司”为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9月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李占峰,注册资本2.5亿元。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机关服务中心的公司资料显示,“和园景逸大酒店”为其下属产业。该中心的职责是为中石化总部机关和专业公司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蹊跷的是,如果说该项目公司的注册登记时间应早于项目拿地、动工时间,那么该项目应于2006年之后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经营性用地,但和园景逸大酒店一直到2010年9月8日方与国土部门签约土地出让手续。

  与这家五星级酒店的奢华相比较,更加令人惊讶的是酒店当初的土地成交价格。在国土局公开资料中,对该地块位置的描述为“顺义区后沙峪镇裕民大街2号商业金融竣工补办项目”,宗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近4.7万平方米,土地成交价不到5000万元。也就是说该地块成交的楼面地价仅1050元/平方米。如果将该地块周边800亩森林公园算作酒店附属设施,那么这个酒店的地价之便宜更是令人咋舌。

  这一地块,为什么能以如此低廉地价取得用地出让手续,并且是在项目竣工开始营业两年多之后才补办了土地出让手续

  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景晖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奥。原来“和园景逸大酒店”通过补交土地出让金改变了土地的性质,由划拨的无偿取得的土地变成了商业经营的土地,规避了招拍挂的这种正常的市场竞争的过程,使商业经营变得合法化。

  中石化鲁广余被指“飞扬跋扈” 被曝为妻子设岗领空饷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鲁广余在调任广东分公司总经理之前来自贵州,是中石化贵州分公司总经理,“贵州分公司哪能跟广东分公司比啊!”该人士指出:“一年的营业额都不一定有广东一个季度大。”

  据悉,当年的鲁广余口才甚好,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2009年将其从贵州分公司调广东分公司当总经理。该人士透露,也正是因为如此,鲁广余能直接从贵州茅台拿到“真货”甚至是50年的茅台,就不足为奇了。在黔任职期间,他还经常往返于贵州和北京之间。2009年8月,一份航空公司内部杂志报道,7月份,高端后台服务中心人员宋薇通过系统发现一名鲁广余先生均是搭乘头等舱往返贵阳、北京两地。通过查询后得知鲁先生为中国石化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并且出行都是头等舱。工作人员立刻与鲁先生联系,此后,鲁先生与高端后台服务中心建立了客户关系,成为南航稳定客户。

  该内部人士又表示,鲁广余到广东任职之后“飞扬跋扈”,也不是太了解广东这边的环境,“得罪人多”,这次便闹出了这个“天价酒门”事件。

  记者在这次网上曝光的资料中看到,不仅是列出来的购买天价酒发票,还有鲁广余的日常生活包括住址、住宅面积,以及身边一些要员的真实姓名等等,一览无余,“肯定是内部人曝光的”。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内部人士也不否认这一点:“之前曾经试过有部分曝光,这次是把之前的所有汇总曝光,引起‘地震’。”该人士也表示:“这样曝光,肯定来自内部。”

  此外,网上曝光的检举信中提及鲁广余不仅在这批天价酒的问题上有可疑之处,而且他个人刚到广州就让经理办租了一套月租金1万元的房子,近期为其爱人进广东石油办手续,说人先不来广东,但工资先在广东拿等。不过就所有这些问题,中石化集团方面称一切等调查组结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