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聚氰胺玉米奶追踪:恶性竞争导致畸形成本控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 07:09  经济参考报

  □“新华视点”记者 苏晓洲

  连日来,有关襄樊追查“湖北远山乳业有限公司”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玉米奶的事件,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但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这批“勾兑”了青海“东垣奶粉”的问题玉米奶产于湖南湘潭。

  监管部门说,“问题奶”历经市场消化、退货销毁、紧急召回封存,依然藏身商店货架的可能性很小。湖南省和湘潭市,也对湘潭“远山乳业”和奶粉供应商采取了执法行动。这一表明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事件,折射出“涉乳”饮料业在原料控制、合格证管理、品质检验等环节进退失据的尴尬困境。

  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城郊紧靠京珠高速公路的湘潭市远山乳业有限公司风波骤起。21日夜,记者在这家原本主产花生奶等植物蛋白饮料的企业偌大的厂区看到,生产车间、原料仓库等漆黑一片。厂里留守人员说,工人们已经放假回家,而包括中层管理人员在内的一批企业负责人,如今都在湘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受调查。截至11月21日,湘潭市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结果显示,“远山乳业”使用的青海“东垣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达每公斤68毫克。但目前封存的6月1日、15日两批乳酸玉米奶,尚未检出三聚氰胺成分。考虑到“远山乳业”同期还使用了部分鲜奶作为原料加工玉米奶,湘潭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22日决定将手中封存的所有玉米奶逐箱检验。

  国家惩办三聚氰胺毒奶采取的可谓雷霆手段,但“问题乳品”为什么就是“阴魂不散”?

  在一些生产、监管和流通领域专业人士看来,“问题玉米奶”事件看似偶然,但其中暴露出的,是我国“涉乳”食品业的多重困境。

  首先,原料控制进退失据。

  多年的经营实践证明,中小奶制品企业自己建设奶源基地,存在散养奶牛难以控制乳品质量,旺季合同难以兑现,淡季牛奶容易出现滞销,疫病控制等诸多问题,在没有外部补贴的情况下稍不留神就会发生亏损。在此情况下,公司从养牛、原乳生产、奶制品饮料生产、植物蛋白饮料生产步步“转型”,如今已经基本不生产含乳饮品。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企业和个人都将奶粉采购目标转向进口奶粉。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与上游口岸批发商签订大订单,只好将采购目标转向国内。而国内原料奶粉供应同样分出“三六九等”,中小企业订货量小、出价低、需求波动大,只能与低端奶粉生产企业打交道,在此过程中,质量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自然升高。

  其次是恶性竞争导致畸形成本控制。湘潭有关人士坦言,生产含乳饮品的中小企业一旦形成大批量,成本差距就会成千累万。企业成本控制,自然锱铢必较,进而导致中小乳品企业质量风险高发。

  其三“索证”形同“风险博弈”。

  在湘潭“问题玉米奶”事件中,宇翔食品添加剂商行和远山乳业,都信赖奶粉生产者提供的一纸“质监部门检验合格报告”。但据湘潭市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证,这一合格证涉嫌伪造。但原料批发和生产企业难辨真伪,以讹传讹导致“问题奶粉”最终成了食品生产的原料。

  此外,“三聚氰胺”事件频频发生后,国家出台政策要求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三聚氰胺检验设备,配置专业检验人员。在湖南,有“涉乳”企业对增加40多万元设备等投入望而却步,希望能够通过委托送检来控制原料和产品质量。但现实中基层检验机构作为事业单位,扩大检验队伍、提升检验水平、改善技术装备,国家只投入少量资金,绝大多数要靠这些单位从检验收费中获得的收益来加以解决。这些检验机构检验周期长,企业“等不起”;一些指标检不出,送检者交了钱、拿了检验报告,心中还是没有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