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尔滨举办水价听证会,13名消费者中坚决反对涨价的,只有退休教师刘天晓一人。在听证会现场,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的他甚至向主持人丢了一瓶矿泉水以示抗议。而消费者代表中的“退休职工”、“下岗职工”身份存疑,一位“退休职工”告诉记者,他是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到退休的年龄,也不是退休职工。(中国青年报12月10日报道)
我们必须承认,与以往行业或部门关起门鼓捣涨价相比,听证会尽管没做到“说亮话”,但至少已经打开了“天窗”。有了面对面沟通的渠道,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了尊重,而企业也有了表达涨价理由的机会,做到“以德服人”。
听证会的本意原本是好的,可在实际运行中,听证会所能发挥的“天窗”作用却令人失望。于是,反对涨价而得不到发言机会的哈尔滨退休教师怒了,手中的矿泉水飞向了主持人。此时,听证会的焦点也就由涨价转移到了这瓶矿泉水身上。因为它砸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听证会潜藏的“猫腻”。
哈尔滨水价听证会如此肆无忌惮地安排诸多“会托儿”,这是赤裸裸的强奸民意,也是对老百姓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公然蔑视。
换个角度说,有关部门之所以想方设法在听证会上做手脚,说明他们的涨价理由是牵强的。他们担心涨价受到阻挠,才挖空心思弄假舞弊。现在,听证代表的傀儡身份终于因为一瓶矿泉水发飙曝光了。对于挟听证会以令公众的行业部门和垄断企业来说,这瓶矿泉水是一记猛棍,表达的是不甘受辱的民意,是对听证制度的依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