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予谦)5月份买的蒸鱼豉油用到10月份,瓶子里竟浮现出一个“怪物”,像浸湿的餐巾纸,购买这瓶豉油的黄女士顿觉喉咙发麻。“不要钱,不要赔偿,甚至不要退换,只想知道这怪东西是什么。”然而,她一个月跑了5个相关单位和部门,却都没检测出个结果,疑团未解。
酱油瓶里生出“怪物”
黄女士家住大坪渝州路,今年5月在永辉超市购买了一瓶李锦记的蒸鱼豉油。10月份的一天,黄女士发现“(瓶子里)一个怪物浮出水面”,有瓶子三分之一大小,呈不规则花瓣状,黄女士顿感恶心,将这瓶油拿到超市讨说法,超市立刻通知了经销商,经销商希望将油带回广州送检。昨日上午,超市工作人员说,因为瓶口只有一个几毫米宽的出口,若不破坏瓶口根本无法取出异物,打碎瓶子又怕破坏证据,所以无法作出初步判断。而对重庆经销商提出的送广州检验,黄女士担心遭调包,坚决不予接受,三方最后不欢而散。”
一个月跑5部门检测没结果
“我只想知道那东西是什么,有个心理准备嘛。”黄女士说。但她在一个月内先后找到了工商、质检、卫监等5个部门,都没有任何结果。昨日下午,记者按黄女士当初求检的过程,也开始了一场求检之路。
首先,记者拨打经销商的电话,无人接听;接着拨打12315,工商让找质量技术监督中心12365;然而,质监中心又让记者找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说,已开封的产品不予检验。百般无奈之下,记者拨通了渝中区卫监所的电话寻求帮助,然而卫监所的工作人员表示《食品安全法》没有给予卫监检验的权力,他们也没有设备。
谁能揭开这个“怪物”之谜?
黄女士说,她就是要弄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希望通过本报找到一家有检测能力的民间机构,给自己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