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这样的“奶茶”如喝化工品
“果味粉+奶精+茶粉”勾兑,已成行业“显”规则,一杯成本低至5角
本报记者 许悦 实习生 王聪
关注夏日饮品安全
要说年轻人逛街消暑的首选饮品是什么,一半以上的人都会选择现摇现卖的奶茶。在广州市,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奶茶店已经超过400家,光是天河城周边,就有12家各种品牌的奶茶店。
但记者连日来采访证实,大部分的奶茶并不是消费者以为的“鲜奶+红茶”,而是由“奶精+茶粉”勾兑而成,各种果味只须再加“草莓果粉”、“木瓜浓浆”等“化工原料”。这种秘而不宣的调配方法已成行业“显”规则,只是瞒着消费者不标明成分而已。
“调味奶茶”暗示:奶茶无奶
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体育西路“大卡司”奶茶店喝饮品的赖小姐,遇上了店里在进货。
赖小姐无意间瞄了一眼,一个个大口袋分别写着吸管、大口杯、奶精。学化学的赖小姐心里咯噔了一下,她知道,奶精只是一种调味品,并不是从鲜乳提炼出来的。“难道奶茶用的是奶精而不是鲜奶?”她找到店员想问个究竟,但问了几个人都说不出个究竟。
昨天,“大卡司”所属广州市品胜贸易有限公司的经理贾志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也想用鲜奶,但成本太高,竞争又这么激烈,只好用奶精。但包括浓缩果汁在内的全部原材料,进货前我们都要先看权威部门出示的检验报告,验明没有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
记者留意到,“大卡司”所有饮品的一次性杯上均没有标明饮品的成分,这是否会误导消费者,以为果味奶茶就是“鲜果汁+鲜奶+红茶”。对此贾志宏表示,因为“大卡司”所有饮品只分500cc和700cc两种规格,一次性杯也只有这两种规格,但消费者可选择加全糖、半糖或无糖等,所以没有办法具体标明成分。“《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提高了要求也加重了处罚,我们也怕误导消费者,所以原先的‘奶茶’全部改叫‘调味奶茶’,如调味蜂蜜奶茶、调味珍珠奶茶,就是想告知消费者我们用的是奶精而不是鲜奶。”但记者昨天采访多位消费者了解到,没有一个人看出“调味奶茶”这一“深层次”的含义。
没奶没茶:一杯成本低至0.55元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现场调配的奶茶店已经超过400家,光是“大卡司”就有超过80家加盟店,竞争激烈。以紧连着地铁口的地下商城天河又一城为例,阡陌交错中就有6家各种品牌的奶茶店,生意还都红火。
记者比较发现,“大卡司”、“快乐柠檬”、“58度C等”、“YBOX”等品牌奶茶连锁店的饮品价格大都在5元以上,而街边小店一杯果味奶茶只需一两元。“大卡司”的贾志宏这样解释:“因为用料不同,我们不是用茶粉,而是福建茶叶现泡的茶汤,调配各种果味用的是鲜果提炼的浓缩果汁,而不是用化工合成的调味果汁或果味粉。”
这么来说,喝下一杯廉价果味奶茶,岂不是喝下一杯“果味粉+奶精+茶粉”勾兑的“化工产品”?
记者昨天来到一德路批发市场一探究竟。一听记者要采购奶茶原料,泰昌行和德超干果贸易公司的店主都向记者推荐奶精和果粉。1kg/包的奶精价格仅为9元,泰昌行的店主告诉记者:“这个量已经足够调制七八十杯奶茶,更便宜的还有一种3Q奶茶专用粉,1.5kg/包只须10元。”那调制一杯珍珠奶茶的最低成本是多少?店主估算说:“不超过5毛5。”
很多食品原料加工厂还把业务开拓到网上,报价都很便宜:柠檬、芒果、木瓜等果味粉1kg均是18元,草莓、柳橙、葡萄等浓浆1.8L均是23元,这种份量至少可以调配50杯。
奶精加多少?调配师傅说了算
对于奶茶行业这一“显”规则,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奶精的成分实际上为植脂末,并非奶粉或牛奶产品;而茶粉中的茶碱、茶多酚含量都很低,冲出来的饮品根本不能称之为茶。所以这样调配出来的奶茶其实应该归在饮料类,本来就不该叫‘奶茶’这个名字,不能打着‘奶’的名称博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者以为饮品中果真含奶,其实它根本没什么营养价值。”
作为饮料类饮品,用奶精、茶粉等调配奶茶是允许的。但奶精是一种反式脂肪酸,其中脂肪含量高达20%~75%,热量比淀粉还要高,早已经被欧美国家立法限制。目前国际公认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一日不应超过2克,但根据台湾的一项测定,一大杯珍珠奶茶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可高达3-4克,已超出人体正常承受极限。
但采访中所有奶茶店的有关人士均告诉记者,奶茶中各种原材料的份量都靠自己摸索试口味试出来的。大连锁店由总部负责开发各种口味的新饮品,然后制定详细的“配方”要求各加盟店照单调配,保证风味的统一。小本经营的奶茶店调配师傅自己就是“标准”,但相同的是,奶茶中到底加多少奶精、多少果粉就会不利于消费者健康,目前没有一家奶茶店做过风险分析。
王丁棉也表示:“不仅仅是广州,全国范围内目前也没有调配奶茶的标准,加多少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虽说饮料类饮品是允许使用奶精、茶粉的,但总要有个度,希望饮料协会等行业组织能牵头制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