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博士伦产品疑致眼部感染 首例中国诉讼可能和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03:13  每日经济新闻

  500人再诉博士伦 中国消费者美国诉讼或和解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中国受害人诉讼代理律师郝俊波表示,在国外起诉比在中国更容易,胜诉几率更大。在认定受害者使用该产品致病的因果关系上比较容易,而且更灵活。另外,在美国打赢官司赔偿额更高。

  美国博士伦问题护理液——“润明”水凝护理液再起风波,近日有500多名消费者对博士伦公司提出了新诉讼。称“润明”水凝护理液导致患者眼部感染。6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受害人集体诉讼代理律师郝俊波处获悉,首例中国消费者起诉博士伦公司案目前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不排除庭外调解的可能。3日,北京博士伦公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问题护理液目前已经没有在中国销售。

  拟3日开始审前听证

  昨日上午9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北京博士伦公司,该公司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市场主要销售“润明”除蛋白护理液,均在中国本地生产,问题护理液——“润明”水凝护理液没有在中国销售。

  早在2006年初,美国、新加坡等地发生因使用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造成消费者角膜炎感染事件,调查发现,这些患者中大多数人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润明”水凝护理液清洗镜片。随后博士伦公司宣布召回“润明”水凝护理液并停止该产品,做出赔偿。

  6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已有500多名消费者因使用了该品种护理液造成眼部不适提起新诉讼,为此,美国纽约市计划6月3日至5日举办审前听证会,以确定是否为“润明”水凝护理液致使患者眼部遭到感染。

  这起事件主要是针对2006年已经从市场上召回的水凝护理液所做的诉讼,目前该产品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都已没有销售。

  负责博士伦公司媒体公关公司的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目前销售的润明除蛋白隐形眼镜护理液已经畅销市场10余年,是一款市场公认的安全有效的产品。目前,博士伦公司正在处理这些诉讼。博士伦将继续根据每个个案的具体情况,对向润明水凝护理液(MoistureLoc)提出的索赔进行评估。

  国内曾有20人要起诉

  记者了解到,《每日经济新闻》北京雷曼律师事务所当年曾与原美国芝加哥威斯勒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征集因使用”润明“水凝护理液而患真菌性角膜炎的国内受害者。两地律师事务所将共同代理此案,替消费者赴美状告博士伦美国总公司。

  当年负责此案的律师郝俊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初近千名来自中国不同城市的受害者纷纷致电,后来共有20人联名起诉美国博士伦,但时至今日,只有一位消费者仍在坚持走法律程序,“很多患者随着症状的减轻和时间的推移逐渐放弃了,目前只有一位海南籍青年男性在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正式立案。”

  对于500起新诉讼,郝俊波表示已经跟美国律师方面发了邮件,正在了解这例中国受害者案件审理的进展情况。据悉,2007年4月左右案件在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正式立案,已经进入进入司法程序。“由于博士伦的诉讼者比较多,美国博士伦公司方面表示本着先国内后国外,按照伤害程度依次处理和赔偿。所以目前还在诉讼阶段。”

  首例中国诉讼不排除和解可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这名海南籍青年大约30岁,在使用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大约1个多月后出现不适反应,后被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2006年1月进行了“右眼内容物剜除术”,目前右眼处于失明状态。“我们和美国方面的律师以及相关医生审查了他的病例,认为可以起诉美国博士伦公司。”郝俊波表示。这也是博士伦在全球永久召回“润明”水凝护理液后,第一起被受理的中国消费者诉讼案件。

  中国消费者为什么要去外国打官司?郝俊波介绍,首先,从法律技术层面看,在国外起诉比在中国更容易,胜诉几率更大。“国内受害者也可以起诉博士伦(中国)公司,但胜诉的几率不大,因为消费者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国内受害者大多没有能力召集专家为自己的病情做检验证明。而与国外律师合作,在美国起诉博士伦总公司,则由美国律师委托医生做检验。”

  另外,在认定受害者使用该产品致病的因果关系上比较容易,而且更灵活。

  再次,在美国打赢官司赔偿额更高。郝律师介绍说:“在美国,因为有惩罚性赔偿制度,类似纠纷的赔偿金额要比中国高很多,如果胜诉,博士伦公司有可能将要支付数十万美元甚至数百万美元的巨额赔偿。”

  郝俊波表示,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目前在诉讼过程中仍然可以接受调解,“如果公司方面的赔偿符合当事人的要求,我们不排除和解的可能。”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士分析,产品无菌检测是隐形眼镜主要检查环节,如果有真菌等留存可能导致佩戴着真菌性角膜炎。目前国内对于产品的审检环节已经比较严格。隐形眼镜的产品质量保存环节包括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四个,任何一个环节不按规定进行保存都可能导致检测不合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