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保委提醒:谨防商场打折活动暗码收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4日 07:0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李欣欣

  临近“五一”,沪上商家又展开新一轮促销大战。一些消费者发现,在一些商场专柜、网上商城里,尽管商品标价很优惠,但在结账时却发现收银条上的价格突然“上涨”,有的网络商家则在运费、赠品方面设下价格陷阱,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费用比商品标价本身高出不少。对此,卢湾区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参与商场商品打折活动时,小心被打折忽悠了,多个心眼,谨防商场暗码收费的发生。

  猫腻一:结账时才发现因系统“出错”而涨价

  最近,卢湾区消保委接到这样一则投诉案例,消费者魏先生在沪上某商场购买了一件休闲服装,原价698元的衣服打折后价格为209元。但结账时他却意外发现,收银条上的“原价”变成了838元,折后价约为251元。魏先生马上向商场方面提出异议,而商场专柜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公司柜台的收费都按电脑系统提供的价格为准,因此不能退差价、也不能退货。最后在消保委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对方才退回了42元差价。

  这样的“跳价”现象并非个别,在一些商场节假日促销活动以及一些品牌专场特卖会上屡有发生。网友Luyi在论坛上发帖称,“自己参加某品牌的专场特卖会时发现,衣服的优惠幅度多在1-2折,便一口气买了7-8件,但结账时才发现收银条上的价格与衣服标签上价格不同,对方就以系统出错等理由搪塞过去。”

  此外,在一些超市、连锁店的促销折扣活动中,一些消费者往往在结账时才发现收银条上依然标着“老价格”。

  猫腻二:售价很低,运费很高

  除了“跳价”的情况,一些购物网站上,卖家将商品价格标得很低,却在运费、赠品方面设下“陷阱”。

  淘宝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拍卖商品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价格纠纷。近日网购新手Wily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她在参加淘宝拍卖时拍了一件小商品,商品标价为5元,但当Lily付款时发现,还需支付运费15元,于是表示想取消交易。而卖家却称,“买家承担运费”这一条件在商品描述中已说明清楚了,因此由买家承担运费是合理的。

  此外,还有一些购物网站往往采用低价策略,将一部分商品打出醒目的“超低价”广告。但当顾客刚买下某一个商品后,几分钟后再购买其他商品时,就被系统告知因网络故障,账单合并失败,这样消费者就不得不付两次运费;还有的化妆品卖家在网络店铺中宣称将搭送某个5ml的赠品,但当消费者实际购买时,却被告知,如要买5ml包装的必须另外加钱。

  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参加商家打折活动时,应多个心眼,仔细核对收银条,防止商场“暗码”收费。而在网上购物时,在交易前应先查询卖家的留言系统,看看其他用户对该卖家的评价,要货比三家,不要抱着贪小便宜的心态。最后,应注意留下交易记录便于投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