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卡里的存款就这样不翼而飞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昨晚在央视一套播出。个人信息泄露是本届晚会“攻击”的重点。一张银行卡里的钱是如何不翼而飞的?3·15晚会的暗访记者通过深入虎穴、调查取证,层层剥开泄露个人信息的黑链条,最终告诉消费者“卡里的钱是怎么没的”。

  案件

  黑客高手作案

  存款不翼而飞

  2007年1月,福建泉州的蔡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笔存款不翼而飞。2007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温女士的信用卡被人分四次消费了2000元。紧接着,江西省一位姓陶的女士也向警方报案。究竟是什么人盗取了这些人的钱呢?

  警方发现这些案件所有的受害人的卡都开了网上银行,但是要从网上银行盗走这些钱,盗贼要知道储户的详细信息。经过调查,江苏省无锡市警方抓捕了一名叫“蚂蚁”的嫌疑人,并查获了他的电脑,从中发现了一万多个用户的网上银行信息,还有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等,几乎无所不有。

  据蚂蚁交代,他掌握的信息都是从“顶狐”那买的。根据蚂蚁提供的线索,警方在北京将顶狐抓获。顶狐曾经是2005年瑞星排的十大病毒之一的制造者,是一名黑客高手,2006年他编写了木马程序,从此开始了盗取个人信息的行当。顶狐以免费下载的方式任由人下载和传播这种木马病毒,当你的电脑被黑客种下了这种木马病毒后,电脑就被对方控制,自己所有的信息都会被黑客盗取。不过顶狐偷偷给自己留了一手,黑客们盗取的所有信息都会自动回复到他的手中。

  顶狐对盗取回来的信息分类整理,将密码等信息廉价出售,而网上银行用户信息则以400元每G的价格打包售出,受害者往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取了银行账号。

  调查

  个人信息 标成手机卖

  有个公开叫卖个人信息的网站叫海量信息科技网,全国各地的车主信息,各大银行用户数据,甚至股民信息等等,这个网站一应俱全,而且价格也极其低廉。记者仅仅花了100元就买到了1000条各种各样的信息,上面详细记录了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等,应有尽有。有人声称,他这里出售各种身份证原件,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些身份证都是真实的。当记者试探性地提出想购买一些身份证后,他立刻给记者发送来了两个文件,证件上的人来自全国各地,记者随即挑选了一些信息,通过公安部门的户籍系统查询,发现这些信息完全是真实的。

  一家网上商店表面上卖的是各种各样不同的手机,实际上店主告诉我们,他是出售全国各地的身份证原件和配套的银行卡。为了验证店主的说法,记者做了进一步调查。店主爽快地答应卖给记者一套身份证和银行卡,价格300元。记者首先在他的网店里申请购买任何一款手机,他立刻把手机的标价调整为300元,这样交易记录上显示记者购买的是价格300元的手机,就这样交易就完成了。第二天,记者果然收到了店主寄过来的一套身份证和银行卡,记者发现它可以在柜员机上随意操作。店主告诉我们,这些银行卡可以用来洗钱。记者惊奇地发现,就是这样一家网上黑店,它的生意还真不错,短短半年时间,仅仅网上公布的交易就有330多例。更可怕的是,网上这种身份证件的买卖让一些图谋不轨的人看到了生财之道。从2007年底开始,短短四个月时间,福建龙岩的一个人就从网上购买的50多个信息,骗取银行的信任,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14万现金。他正是利用了网上随意买卖的身份证信息,轻而易举从银行办理了信用卡,这样银行发现了也找不到他。让记者惊讶的是,这种中介公司也随处可见,在网上个人信息的买卖已经形成了一个非法的产业链条。    据央视

  相关法规

  我国刑法规定,如果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