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个人信息泄漏链条曝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6日 14:30  时代商报

  网上银行用户信息被400元每G打包售出,致使受害者银行卡里的21万元不翼而飞。山东的一些移动公司不仅自己发送垃圾短信,还将用户资料卖给其他发送垃圾短信的公司。

  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是如何被人暗中频繁交易,流转到各种发送垃圾短信的公司、所谓的电话营销公司,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主要工具呢?央视央视“3·15晚会”昨晚锁定个人信息安全,揭密信息泄漏后被利用牟取暴利的链条。

  山东某公司发垃圾短信

  卖用户号码

  3·15晚会记者调查发现,在山东省的一些公司自己承接发送大量商业广告短信的业务,也就是垃圾短信。公司的一位“李主任”称,可以发十万条。为了提高短信发送速度,有些公司还采用一种方式——小区短信,即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只要手机处于开通状态,就能收到短信。山东的这些公司还制定出了明确的收入指标,一个月是几万或几十万的收入指标。

  据3·15记者调查,山东的这些公司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规避风险的办法。这位“李主任”称,市政府这一块不发,他们有一份“黑名单”会直接过滤“高层领导”。在利用了技术手段规避了风险之后,这几家公司的业务量明显增加。

  不仅自己公司在发送垃圾短信,一些与他们合作的广告公司也能发送垃圾短信。3·15记者找到一家济南的传媒广告公司,这家公司使用的用户资料竟然来自山东的这家公司。“我们的资源全部是从这家公司调来的,其实就是拿钱买的,山东省的全部都有,全国各地的也都可以在移动公司调出来。”该公司负责人说。

  统一购入个人信息

  电话骗子每天骗三四万

  在通州某小区的普通民宅里,20多个人利用电话推销一种所谓”纯黄金打造的黄金甲手机”,每天都以同样的骗术赚上三四万元。上当受骗的购买者收到的手机不但没有黄金,连黄颜色的都不是,所谓的话费充值卡也只是几张卡片。为什么仅凭电话里一番说辞,就让这么多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呢?因为骗子清楚地说出了自己的电话、住址,甚至以往的购物经历,这迷惑了受害者。

  据3·15记者暗访,该公司员工称,详细的个人信息都是由公司统一购买的,每条信息的价格从1毛钱到50元钱不等,公司对资料的把控极为严密。记者发现,有一个公开叫卖个人信息的网站叫海量信息科技网,全国各地的车主信息、各大银行用户数据,甚至股民信息等等,这个网站一应俱全,而且价格也极其低廉,仅花100元就买到了1000条各种各样的信息,上面详细记录了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等,应有尽有。

  黑客盗取网银用户信息

  400元每G打包售出

  明明银行卡就在身边,卡里的21万元是如何不翼而飞的?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银行帐号信息已经被盗。2007年1月福建泉州的蔡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笔存款不翼而飞。2007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温女士的信用卡被人分四次消费了2000元。江苏省无锡市警方调查发现,所有的受害人的卡都开了网上银行。

  那么储户的详细信息是如何泄漏的?警察抓捕了一个叫“蚂蚁”的人。从“蚂蚁”的电脑里发现了多达一万多个用户的网上银行信息,还有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等,几乎无所不有。“他成功盗窃的有500多个帐号,他所掌握的这一万多个网民的帐号随时随地有被盗的可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继续作案就被我们抓住了。”警察说。

  据“蚂蚁”交代,他掌握的信息都是从“顶狐”那买的,而此人是一名黑客高手,曾是2005年瑞星排的十大病毒之一的制造者。2006年他编写了木马程序,从此开始了盗取个人信息的行当。“顶狐”还以免费下载的方式任由人下载和传播,却偷偷给自己留了一手,黑客们盗取的所有信息都会自动回复到他的手中。每天存储在他电脑上的信息有3G,相当于15亿个汉字这么大的信息量。“顶狐”对盗取回来的信息分类整理,将密码等信息廉价出售,而网上银行用户信息则以400元每G的价格打包售出。

    相关专题:

    首届网络315消费维权活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