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加黑新康泰克等多种感冒药被指副作用致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13:13  四川在线

视频:治感冒别给孩子乱用药  媒体来源: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

  多种感冒药被指副作用致命 两岁以下儿童慎服

  英国发布药品警示:含15种成分的的感冒药有致命副作用,幼儿慎服

  感冒了吃感冒药,在许多市民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日前一则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MHRA)发布的信息引起了人们对感冒药的关注。该机构称,大多数感冒咳嗽药都含有15种可能导致副作用的成分。果真如此吗?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69种感冒药有副作用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英国政府下属的药物安全管理机构(MHRA)对69种感冒药进行了评估,发现多种常用的非处方类儿童感冒药和咳嗽药不仅没效果,而且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会造成致命危险。

  该机构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69种常用感冒药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幻觉以及干扰睡眠等副作用。”MHRA称,大多数感冒咳嗽药都含有15种可能导致副作用的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的伪麻黄碱、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羟甲唑啉、塞洛唑啉;属于抗组胺剂的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曲普利啶、抗敏安;抑制咳嗽的右美沙芬、福尔可定以及用于除痰的愈创甘油醚、吐根剂等。

  MHRA援引一份报告指出,有至少5名两岁以下儿童因过量服用此类感冒药而死亡,而且有超过100个出现有害反应的严重病例,在有些病例中,有儿童不得不因为药物反应而入院接受治疗。

  吃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据专家介绍,基本上我国出售的治疗感冒、咳嗽类的西药里面都含有上述15种成分,比如白加黑、新康泰克、感叹号等。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3月6日,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吴正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发感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感冒病毒进入了人体,而感冒药只能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而无法清除感冒病毒。

  “很多市民把感冒药当成了随身携带的药,一有感冒症状就去吃几颗,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吴正中指出,“是药三分毒,如果一味依赖感冒药的话,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如平也表示,服用感冒药其实主要是为了应急,并不能保证治疗效果。“感冒药一般都是对症药,比如添加了伪麻黄碱,主要作用是疏通毛细血管,缓解鼻塞;而感冒药中的抗组胺剂则能够让分泌的粘液减少,对打喷嚏流鼻涕有较快的缓解和减轻症状的效果。”他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许多感冒药都属于复方药物,而每个患者体质和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对症下药。

  混吃感冒药易导致过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有混吃感冒药的习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殷俊对此予以了否定。“有些市民喜欢同时服用感冒药和板蓝根冲剂等,以为这样好得快,其实有可能导致药物服用过量。”

  殷俊说,一些感冒药和冲剂可能同时含有某类相同成分,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造成其中某种成分的剂量偏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最好是在买药或看病的时候遵照医嘱,弄清楚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多少,不要想当然地去服药。”

  “药物的服用剂量都是经过无数次测试得出的结果,一般不会超出患者能够接受的范围。”成都市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杨雄表示,患者个体对药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在服药的时候应当严格遵照说明书上标明的数据,没必要也不应当擅自加大剂量。

  两岁以下儿童谨慎服药

  据了解,对于儿童服用感冒药,2007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就曾公布,在2004年和2005年,至少有1500名2岁以下儿童服药后出现惊厥及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副作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服用止咳和抗感冒药物,6岁以下的儿童谨慎使用。同时,强生、惠氏、诺华等制药商曾主动召回其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儿童感冒药。

  哈尔滨某大型儿童制药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他们的产品主要是针对小儿各种常见症状,在原料和剂量方面严格控制,并在说明书和外包装上标注了用法和剂量。他坦言,儿童感冒药主要也是为了缓解症状,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建议到医院治疗。

  “儿童本身免疫系统不太完善,加之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吴正中表示,儿童的耐药性与成人不同,不但存在剂量上的差别,而且有的药还属小儿禁用,因此家长最好不要给儿童服用感冒药。“比如速效伤风胶囊,里面含有毒性较强的扑热息痛、3岁以下儿童禁用。还有感冒通,可能导致小儿血尿和肾功能损害。”

  本报记者 舒浩 (来源:消费质量报

    相关专题:

    多种感冒药被指副作用致命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