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立医院改革陷困局:取消药品加成难定时间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 09:05  北京商报
公立医院改革陷困局:取消药品加成难定时间表
取消“药品加成”难立时间表。CFP/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取消“药品加成”难立时间表

  公立医院改革陷“谁来养医”困局

  商报记者 王漪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家三级医院的院长,2月5日,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09年全国医疗服务监督工作会议上表示:药品加成究竟什么时候取消,以及取消到什么程度现在仍需要讨论。此话一出,让不少对“医药分家”期待已久的人失望,或许也让那些担心取消加成造成亏损的院长们松了一口气。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逐渐向试点迈进,卫生部于今年年初强烈要求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取消药品加成。就在医院发愁自己收入中的最大部分即将消失之时,政府部门也陷入了“何时取消加成”以及“怎么取消”的茫然中……

  关于药品加成的那些事

  每月的第一个周一上午,76岁的马静之都必须从昌平的家中出发,连续换乘4趟公交车在9点半前赶到离家50多公里外的一家三甲大医院,挂上预约号。然后买份报纸,戴上花镜,闲坐在门诊大厅里磨掉时光。因为给自己看病的那名主治医师是从下午1点开始接待病人的。

  大约一年前,她开始觉得浑身酸疼不对劲,两只手慢慢也只能僵硬地攥在一起,跑了几家大医院都没确诊。最后通过多方打听,马静之来到位于西城区的这家医院,免疫内科的医生确诊她是患了“风湿性多肌痛”。吃了医生开的药,她觉得效果不错,从此便每月定期来这所医院看这位医生的门诊。

  因为每次都来得早,马静之的预约号都比较靠前。这使她在下午3点半便可拎着医生开出的600多元钱药坐车回家。而在马静之付给医院的这600多元药费中,大约100元是医院通过处方卖药所得的收入,这便是“药品加成”。对这个词,马静之的反应与大部分人一样,摇头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

  作为一项政策性补贴,我国现行的药品加成政策在1954年开始实行,当时普遍的一种看法便是医院亏损应通过国家的财政给予补充,但由于当时国家财力所限,不能提供给医院更多的经费补贴,便制定了一项政策:医院可以通过销售药品来增加一部分收入,补充运行中的亏损。目前,各种药品的加成率大约在7%-15%。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经费补贴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办法,即国家根据编制床位进行定额补助,增收节支的结余,可用于改善医疗条件,也可用于集体福利。同时国家对医院的预算拨款开始呈下降趋势,到上世纪90年代,政府投入比例已从80年代的30%以上下降到10%左右,到2006年,这一比例为9.1%。

  记者在一份资料中看到,“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平均每位患者在综合医院看一次门诊的药品费用从25.6元增长到66元,住院者平均药费从880.3元增长到2045.6元”。药品加成成为医院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以药养医”由此得名。

  此次医改的重点之一是公立医院改革,而改革中的关键就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随着“取消药品加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许多医院对自身的财务运营也越来越担忧。

  2月10日,卫生部每月例行发布会结束时,有记者将“取消药品加成后,怎么弥补医院的亏损”这一难题抛向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毛群安反问记者:“如果把你的工资砍掉一半怎么办?我们其实有几种选择。”而他所说的选择,便是卫生部部长陈竺年初提出的“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

  然而这三种办法并未让那些医院院长眉头舒展。

  药事服务费 只是杯水车薪?

  “药事服务费?能报销吗?”听到这个新名词,马静之的第一反应便是如此。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的眼中,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药事服务费就是医生每开一张处方向患者收取的费用。“因为医生开处方并不是写字,而是智慧和价值的体现。”

  这一说法与卫生部提出这一政策的初衷吻合: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医务人员钻研医疗业务,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毛群安曾说:“因为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要对其所开的处方承担责任,要对药品知识有全面了解,对他们的这一劳动应给予价值上的体现。”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相关会议上曾明确表示:为避免药事服务费变相增加患者负担,要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但问题接踵而至,中国面积大,人口众多,该如何计算服务费的收费标准?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09年全国医疗服务监督工作会议上提到,究竟一张处方要收多少费用,仍需进一步讨论。

  “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开出的方子,收费应该不同吧。”马静之指着门诊大厅里的滚动就诊信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家医院的高层人士表示,将药品加成变为药事服务费,其本质没变——一样多的看病钱,只不过名目由“甲”变成“乙”,且最终可能都是老百姓自己承担。

  曾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药事服务费会使医院中的医生出于某种考虑,将本可以写在一张处方上的药品分别开在几张处方上;今后,医院也极有可能通过调整网络系统,规定一个科室只能开一种类型的药品。他解释道:“同是内科,但治疗高血压的药品和心血管疾病的药要开在两张处方上。”这样做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看病难度。

  因为大医院的患者常常要在挂号、看病、化验、交费、取药时花很长时间排队,一个普通患者看一次病大约要排五六次队。如果因增加药事服务费使“大处方”变成“小处方”,患者的排队次数将成倍上升。

  从医院层面来看,改革的核心是新的筹资机制能否带来财务平衡。许多专家都表示过,增加药事服务费并不是解决公立医院筹资机制的好办法。王杉表示,“增加药事服务费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医院的行为,就有可能会出现上述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

  医改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对记者表示,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来补偿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亏损,只能是杯水车薪。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目前山东、河南的一些社区医院已开始尝试“大处方”改“小处方”,并因此向患者多收约17至20元的药事服务费。

  为此,许多医院院长都开始私下盘算解决之道,一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赞同顾昕的结论。“我们一年门诊人数不多,大约10万,假设给每位患者开两张处方,一张处方的服务费为20元,那么在这方面全年的收入就是400万元。但目前我院通过药品加成获得的药品年纯收入为2000万元,无端损失了1600万元,谁给我补回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取消药品加成不能根治“看病贵”

    卫生部:取消药品加成取消以药养医

    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 增设药事服务费

    公立医院改革陷谁来养医困局

    专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重头戏

    今后三年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公立医院改革取消加价售药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推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