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拼盘特卖会良莠不齐 网友发帖细数三大陷阱
“挂羊头”、卖假货、价更贵
□晨报记者 周思立
年末是特卖会集中时期,据统计,本周在沪上举办的特卖会将超过20场。在经历前一阶段各种特卖、促销的“狂轰滥炸”后,消费者对目前良莠不齐的特卖会表示出质疑。
“当心遭遇‘山寨货’。 ”在一些有关特卖会的论坛中,有网友实地踩点后细数起“拼盘”特卖会的陷阱:不仅广告上宣传的热门品牌都没有出现,甚至还出现了疑似假货。
陷阱1:特卖会现场混迹疑似假货
“二楼所谓的一线品牌,就是些和大牌相差几个字的牌子。有些东西看起来还有点像假货。”昨天,王小姐兴致勃勃地赶赴一场“顶级品牌酬宾会”,结果失望而归。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场位于上海展览中心内举办的特卖会现场。特卖会分为两个楼层,大多为服装、鞋款,也有少量家居产品。在二楼的一个角落里,记者发现了两个售卖所谓名牌的摊位,不少手袋、皮带和衬衫等被堆放在推车上,涉及品牌包括 D&G、Celine、Ferragamo、MarcbyMarcJacobs等。看记者驻足,促销员忙不迭地介绍:这个衬衫是登喜路的,现在只要400多元,那个Prada的皮夹子1000出头一点。记者观察后发现,这些产品大多没有品牌吊牌,也没有原价标识。“你们卖的会不会是假货?”有消费者问。其中一个摊位的促销员表示,他们在徐家汇附近有门店,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去店内沟通。而另一个摊位的促销员则支支吾吾。
记者致电其中某两个品牌中国总代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士,该人士随即来到现场。对于其中一款包袋,她表示:该品牌从来没有出过这个款式。而对于位于一楼的某品牌服装,她更明确表态:这绝对不是正宗渠道的产品。该人士表示,将向公司汇报后等待公司作出相应处理。
-业内人士提醒 一般大品牌的特卖会都会由指定的代理公司或品牌方举办,而这类“拼盘”特卖会上的货品在质量和货源上都存在漏洞,最好不要轻易购买。
陷阱2:挂名牌头衔忽悠顾客前往
消费者杨小姐在前两天收到了一条特卖会的通知短信,短信中说明“本次特卖会 Versace、D&G、Cartier等一折起”,但她抵达现场后发现,除了几个D&G的包袋外,其余两个品牌的产品根本没有现身。
广告中宣传得头头是道的各大品牌,在特卖现场遍寻不着,取而代之的则是不知名的小品牌。这样的现象并非偶然。在昨天于展览中心举办的特卖会上,记者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该特卖会位于南京西路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Crocs、ELLE、达芙妮等年轻人喜爱的品牌,但记者在特卖会现场都没有见到踪影。“特卖会究竟有没有Crocs、ELLE和达芙妮呢?”记者致电本次特卖会的主办方,服务人员回答说明后天会进场。
记者随即采访了其中某品牌市场部,其工作人员在经过调查后明确回复:该品牌没有参加这次特卖。对于这种打着品牌的知名度来“忽悠”消费者前往消费的行为,该负责人表示无奈。
-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确实有一些“拼盘”特卖会,会把一些本身不参加特卖、但具有号召力的品牌放进广告里,来赚“吆喝”和“人气”,这样的行为确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陷阱3:特卖会上卖得比店里还贵
原本以优惠价格著称的特卖会,如今在价格上也变了味。网友“See”发帖说:在“拼盘”特卖会上,很多摊位卖的都不是品牌货而是外贸货,价格其实一点也不便宜。
昨天,记者在几个“拼盘”特卖会上也发现,有些商品的价格不但不便宜反而更贵。在一个内衣摊位前,消费者杨阿姨就偷偷告诉记者,该内衣在她家门口的店里只卖50多元,这里居然要150元!而在另外一个外贸服装的摊位前,一件要价300多元的外套,在购物网站上查询到的价格为250元。
针对目前特卖会云集、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的现象,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安全消费意识,谨慎参加疏于管理的特卖会,一旦发生问题,可向消保委投诉或咨询。
-业内人士透露 如今特卖会的主办方并不会对参展的品牌、摊位进行严格的审查,所以价格高开的现象防不胜防。而且,现在有一些专门参与各种特卖会的“流动摊贩”,其所谓的“特卖价”就是他们的零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