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有奖猜谜猜出高额话费 参与市民大呼上当(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9:02 深圳晚报

  记者竞猜——

  简单问题“纠缠”听众一小时

  按照投诉人的提醒,记者在晚上11时也收听了这个名叫“智力天平”的节目。一位男性主持人正在出题目:“青皮包白肉,形状像枕头,虽说名字冷,夏天菜场有”。说完,主持人还“体贴”地提醒道,这个东西可以煨汤,还可以烧排骨等等,并承诺答对题者获300元。记者发现,就这样简单的题目,打进电话的“听众”却异常“不在状态”,萝卜、茄子、白菜、黄瓜……什么答案都有。

  见没有“听众”说出正确答案,主持人继续“诱导”:“请大家往一种瓜果上考虑。”这时,“听众”的答案有点接近正确答案了。西瓜、南瓜,甚至北瓜都有人回答出来。奖金也在这稀奇古怪的答案中不断上涨。主持人“耐心”地继续提醒:“还有什么方向的瓜没有猜啊?”终于12时,在该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名“聪明女士”终于打进电话,回答出“冬瓜!”主持人立即精神振奋地恭喜她,获得1600元奖金。

  记者看看时间,这个简单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内,记者试着拨打主持人提供的12590的电话,结果和赵老先生和朱女士儿子的遭遇一样,电话里语音提示,一直让记者等待抢答,4分钟不到,就被扣走近10元钱。

  3

  知情人透露——

  录制节目冒充现场直播

  为什么对外公布的电话,知道答案的听众总是最后一个打进去呢?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一位自称知道内幕的黄姓先生向记者述说了其中的“幕后故事”。

  黄先生称自己曾在北京某公司打工,而该公司就是许多电台猜谜栏目的“制作人”。黄先生说,经他们制作的节目都不是现场直播,而是事先在录音棚里录好的;打进电话的人,大多都是该公司的员工及其家人。“当时我们还有任务,为了不让节目显得冷场,每个员工必须负责打进多少电话。”

  黄先生称,节目制作好了后,负责市场推广的工作人员就会选择一些地方管理薄弱的小电台进行合作。而电台所需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像播广告一样把该节目播出去。黄先生说,电台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播放该栏目。因为这个时间段,不容易被监管。“所以说真正想答题的观众,根本不可能与主持人互动。他们拨打的号码就是自动答复的声讯热线。奖金永远都不可能被捧走,而听众该交的‘信息费’一分都少不了。其中谁是赢家,明白人都不得而知了。”

  4

  律师说法——

  电台与节目制作方涉嫌诈骗

  “若证据确凿,电台、节目制作方这种做法都构成了诈骗罪!”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金焰律师说,“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广播电视都属于公共资源,承担了一定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从民事以及行政的角度都对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广告发布都作出规定,若广播电台违规发布此类‘软广告’,虚假广告节目,观众都有权向广播电视管理局或文化局、宣传部等部门进行投诉,或者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可以追究电视台的法律责任。”

  金律师认为,节目制作者更应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性,若将事先制作的商业收费节目冒充电台的直播节目,引诱观众打付费电话参与根本不存在的直播互动,骗取高额的电话费用,这样的行为已不仅仅是民事欺诈,更触犯了刑法形成诈骗罪。金律师建议,受骗群众可以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或单位的刑事责任。(请报料人赵先生到本报19楼领取报料奖100元)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