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买车修车遭遇欺诈无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8:09 《市场报》

  本报记者 王立嘉 实习生 张睿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汽车类产品共发生投诉8197起,较2006年投诉数量有较大增长,在投诉上升产品中位居第二,汽车消费市场的主要问题日益凸显。

  生死攸关

  汽车质量难放心

  “车卖了没1个月就闹过一回‘召回’,换了一个点火器;今天去做保修期内最后一次保养,结果发现助力泵漏油、排气管老化……反正毛病一堆。”王女士就是2006年买的车,今年3月12日做保养的时候,更换了不少零件,同时在4S店工作人员的建议下进行了更换刹车油等一系列保养项目。虽然大部分更换的零件走了保修程序,但王女士不得不为自己已经过了保修期的车担心,“才2年就这么多问题,不算助力泵这些走了保修的零件我就花了小1000元钱,如果以后再坏了不都得自己掏钱。”而据《市场报》记者了解王女士的遭遇在很多新车主眼里可能还能用“幸运”来形容。

  肖先生的遭遇相对来说更“悲惨”。新车买了不到3个月,就陆续出现了高压油管破裂、漏油,曲轴后油封漏油,喷油泵、点烟器、后窗雨刮器不工作,发动机突然死火,右后门玻璃升降开关失灵,后门车锁关闭不到位,水温表无故显示最高位,空调不制冷。等近十个问题,找到销售方要求换辆新车却未能如愿。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仪表板等关键部件在使用不长的时间内就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花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购买高档商品,却不敢放心使用。而且,如果仅仅由于发动机漏油之类的问题,消费者提出的要调换新车或者退货,原则上不予支持。原因是汽车毕竟是特殊商品,它是由多个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渗(漏)油现象不一定要更换新车或者退车,更换发动机总成后仍可继续使用。

  弄虚作假

  到哪儿修车能放心

  “买车容易,养车难。”“四轮一转,黄金万量。”……让很多私家车主最感无奈的,不是十几万、几十万的购车款,而是买车后接踵而至的维修保养费用。

  “明明是排挡的问题,维修部的人愣不通知我一声就把变速箱拆了。”这是蔡先生在某4S店的遭遇,虽然经消保委调解,在主机厂的督促下,维修厂为他免费更换了新的变速箱,但“不修还好,越修毛病越多”的现象不少车主都遭遇过。“我亲眼看见4S店的维修人员把一辆刚喷好漆的车另一侧剐出一道印子,估计如果碰上不细心的车主就麻烦了。”徐师傅是个跑长途司机,公司紧靠着某4S店维修部。看多了维修部里工人对零件摔摔打打、生拉硬拽,令他根本不敢把自己的车单独放在店里维修,宁可请假也要在修车厂亲眼盯着修理。

  “维修工的话都不能全信,4S店也一样,”据徐师傅透露,为了多赚钱,一些4S店甚至虚构产品故障情况,引诱消费者更换零配件,“如果换了比不还好,不过是多花点钱,但有时候原厂的零件比他们给更换的结实多了,换了还不如不换呢。”而且,修理厂的维修人员技能不高,维修质量差,车辆多次送修仍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故障。4S店尚且如此,路边的维修点更不用说了,就像有人编的顺口溜里唱的:“保养维修图省钱,经常去找路边店,谁料他们实在太阴险,被骗了100遍……”

  统计表明,服务收费、人员技术和配件供应在关于服务质量的投诉中占到将近80%。同一故障反复修理过程中工时等费用该由谁承担的反映仍十分突出;而配件方面的投诉主要表现在配件的反复维修和频繁更换等方面。

  美梦难成

  购车合同暗藏奸

  “购货方在接到供货方提车通知×个工作日内需将全部余款付清提车,逾期首期款不予退回,车辆的所有权归供货方所有。”类似的字样在很多车主签订购车协议并缴纳首期款时都看见过。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实际上就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

  购车合同是保证经销商与消费者双方权益的一个依据。但此购车合同在违约责任方面只规定了消费者逾期付款的责任,却只字不提销售商逾期交车的责任,也没有关于销售商所交之车存在问题的责任,实属明显的“霸王条款”。

  “实在太不公平!”李先生对某款汽车一见钟情,但销售商表示无法提供现货,要求等待75天左右。销售商在与李先生签订购车合同时约定:消费者取消订购则没收定金,而销售商违约交车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因对此款轿车情有独钟,李先生无奈于当天签订了《购车合同》并依约支付了购车定金1万元。而到了约定的75天提车日期,销售商并未按期履约。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由于销售商逾期交车的事例不在少数。

  由于我国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合同,目前的购车合同绝大多数是由经销商单方面制定的,购车合同“千人千面”,很不规范,不同品牌经销商所提供的购车合同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品牌,不同经销商的合同文本也有差异,有些合同除客户信息外,有关车型、交车时间等只是三言两语,既不说清责任,也没有违约责任条款。发生纠纷时,消费者不能按照合同进行有效维权。

  除此之外,还有销售商利用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高价增配等方式牟利。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