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八节美丽陷阱张口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7:24 兰州日报

  记者 陈玮 

  一年一度的“三八节”是商家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促销高峰期,兰州街头的美容店当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3月8日、9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美容店大打“三八牌”,纷纷推出免费美容、打折、送礼等活动。但记者从省消协等部门了解到,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监管措施少,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等原因,针对美容服务业的消费投诉依然是热点问题,并呈现上升趋势。在美容业红红火火的背后,“美丽陷阱”不容忽视。

  免费体验成“温柔一刀”

  市民在逛商场时,经常能遇到一些热情的服务员散发美容院的免费美容卡,或是劝说消费者进行免费体验。

  去年,读大二的小张就曾体验过一次。在永昌路某商厦闲逛时,被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以免费美容为由,拉去进行免费体验皮肤护理。没想到护理结束后,美容院以产品已经被打开为由强行收取产品费378元。气愤不已的她在城关区消协的帮助下,从美容院拿回了338元。

  “有时服务员为了拉顾客,甚至会缠在你身边说个不停。许多消费者觉到做美容并不是一种享受,难免对普遍存在的免费体验心存疑虑,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温柔陷阱,但又禁不住美容师的花言巧语、在狂轰乱炸下失去理性消费的意念。”城关区消协秘书长王秀珍告诉记者。她表示,免费美容大多实质是以套购产品为主,普通产品价格多在100元至400元之间,极少数在百元以下,而全身保健产品费用则在1500元以上。消费者经常是稀里糊涂地就被“宰”,美容院也不会及时出具详细帐单和合法票据。

  美容产品猫腻多

  2005年11月,70多岁的白大妈在广场某美容院进行美容服务消费,经美容师劝说,从单一护理变为综合美容,先后13次增加护理费,美容费花了近万元。后来又购买了一套3655元的美容产品,回家后她觉得自己根本用不上。

  美容院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还会销售一些美容产品。美容院使用、销售的产品真的就如宣传所说吗?“现在的美容院赚的都是销售美容产品高额利润。”3月9日,甘肃美博城一做化妆品批发生意的老板向记者透露说。“用很低甚至免费的护理价格吸引顾客到美容院来,再借机向顾客出售产品。市场批发10块钱的东西,美容院有的敢卖100元,他们赚的就是这个钱。”

  在这位老板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附近一化妆品批发店进行调查,记者发现这里有不少外包装印有韩国、日本等外国字样的化妆产品,而产地却是广东、台湾等地。当服务员听说记者是开美容店的,想批货时,便开始热情推荐,“这种面膜质量很好,批发价每贴1块钱。生意好的话,你卖8块钱都可以的。”该服务员还告诉记者,很多美容美发店都从她这里进货,往往用的美容产品包装是其推销的进口产品,但里面东西是从市场批发来的普通东西。

  美容行业问题不少

  除了免费美容哄骗消费者购物,美容产品价格虚高等问题外,广告虚假宣传、美容院强推产品,美容产品质量难保证,从业人员服务水平难评定等问题也是困扰消费者的种种原因。

  走访发现,一些美容院无论规模大小,几乎都有祛斑、美白、除皱、卵巢保养、全身保健等各种功能性的美容、护肤、保健服务。按规定,美容师必须要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然而记者发现,一些美容店的美容师也都持有不同的“从业证”,中医按摩技术等级证、美容店发的公司培训合格证……,有些服务人员甚至都没有办理健康证。而对美容院的各类美容产品质量,消费者也很难辨别。大多美容院销售产品时,既不出具合法票据,也没有详细帐单,致使出现问题后,消费者缺少证据投诉,造成经济损失。

  3成消费者盲目消费

  据了解,目前,仅城关区从事生活美容服务行业的经营户就有130多家,而经营规模在100平方米以下的占40%。业内人士称,其中不少小店是“杂牌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场所卫生欠佳,服务质量让人担心。

  不仅是美容行业缺乏相应的监督与规范,与此同时,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的淡薄以及对美容知识的“匮乏”也给违规经营的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机。去年,城关区消协对辖区内的美容行业服务水平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显示,消费者选购化妆品时,最想知道的信息是产品是否安全,其次是产品功效和产品价格。而对产品包装袋上标示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使用期限,有30%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只会“有时注意”,盲目消费。同时,众多消费者在科学安全美容方面知之甚少。30%的消费者错误地将纹眉、纹唇、纹眼线、穿耳孔等医学美容认为是生活美容。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