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废车成原料 监管有漏洞拼装车钻空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4:29 兰州晚报
黑车大行其道是因造假得不到应有惩罚 敢问:何时让拼装车无路可走 记者 朱旭东 桑杰才让 实习生 王丹 张发润 核心提示 4年前,本报对沙井驿附近“拼装汽车”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当时执法部门进行了打击。才过了几年,这个非法产业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迅猛发展。严打之下拼装基地竟然做大,是暴利下的铤而走险,还是监管缺失带来的畸形发展? A 报废车成了拼装车的“原料” 拼装车的来源是报废车,非法加工点是“复活”基地,建筑工地和二手车市场成为其流通渠道。业内人士称,这三个环节的监管缺失也就造成了非法拼装业的畸形发展。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仅兰州市每年就要报废数千台汽车,但仅有1/3的报废车到了定点回收企业,其余2/3则非正常流向市场,这就使得报废拼装车大量出炉超期服役。为何如此多的报废汽车不到正规的回收企业却流向了不正当渠道呢? 报废车报而不废的关键在于“回收价格差”。据了解,目前正规报废汽车扣除报废汽车中的非金属物质,一辆5吨的东风车,报废也就值几千元。但是若卖到非法报废汽车回收市场,一辆卡车最少2-5万元,若车况好,则回收价格还要高些。 据一家回收公司的李先生说,一辆载重5吨的报废大货车能回收的金属约有3吨多,最高的可以卖到4000元/吨,一辆报废车才一万多元,而拆成零件卖,加上一些不是金属的零部件(如轮胎、窗玻、转向灯等)也能卖些钱,总计可以卖到几万元。在暗访中记者发现,进入黑市的报废车以私人的货车为主,“利”字当头,报废车自然难“废”,大量到期报废或者在工地上一直为“黑户”的卡车,就直接通过各种地下渠道流入市场。 B 拼装车“黑市”交易造成管理困难 “拼装车间”造假得不到必要惩罚,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执法部门对非法加工点毫无办法!”记者调查时,一名业内人士这样说。因为拼装汽车的加工点都是一些汽车修理厂,他们到底是在非法拼装还是正常维修?工商部门在管,但因为技术难度和权限管不来,因此,拼装汽车就成为管理真空。在这样的情况下,非法拼装大行其道,也使得黑车交易日益猖獗。 记者和车管人员来到沙井驿检查时,明明看见修理厂在拼装卡车,但老板说是代人修车,因为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车管人员也无法查扣,眼睁睁看着不法分子拼装。最后,也只能在二手车市场以手续不全查扣了几辆“嫌疑车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量的报废车是通过“地下”渠道进行交易的,进入二手车市场公开交易的数量已经不多。目前,公安机关在崔家崖旧车交易市场设置了检查站,但手续不全的车辆只是私下交易,根本不到市场管理处办理交易手续,而且拼装车、报废车交易采用的是“黑市”方式,比较隐蔽,这也给管理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C 监管有漏洞拼装车钻空子 报废车报而不废,给拼装流水线提供了充足原料;“拼装车间”又成了监管真空,导致拼装业做大;销售渠道监管漏洞,也就让拼装行业步入“循环发展”。同时,因为产、供、销三个环节的多重漏洞,难以控制非法拼装市场的泛滥。时间一长,兰州的拼装车行业出现畸形发展。 “拼装车泛滥一是不好管,再是没人管!”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打击拼装车要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如果一个环节“断档”,那么这个现象将继续存在。行内人士分析,兰州汽车非法拼装行业的畸形发展主要原因还是监管缺失。 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通过几部委联合下文,相继出台《关于禁止非法拼组汽车、摩托车的通告》、《汽车报废标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报废汽车回收的全过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报废车的处置、流向成为政府部门监管的对象,非法拼装车市场的清理也一直被列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报废汽车管理混乱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扭转。不少专家指出,条例法规执行不力,规范执法流于形式,监管缺失等问题是导致报废车屡屡重返市场的关键因素。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登记办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转入登记:(一)机动车所有人擅自改动,更换机动车或者机动车档案的;第二十六条已注册的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四)更换发动机或者改变燃料种类的。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2001年6月13日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和车架)以及其他零配件拼装汽车。禁止报废汽车整车、“五大总成”和拼装车进入市场交易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交易;禁止拼装车和报废汽车上路行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