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许可证被吊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7:42 新闻晨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对上海甲氨蝶呤药物损害事件处理结果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有关部门对上海甲氨蝶呤药物损害事件的处理结果:上海华联制药厂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违法所得被全部没收,企业相关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今年七八月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别接到上海、广西、北京、安徽、河北、河南等地报告,反映部分医院在使用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部分批号的鞘内注射用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后,一些白血病患者出现行走困难等神经损害症状。9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部联合公布这一药物损害事件的调查结果,证实与两种药品的部分批号产品中混入了微量硫酸长春新碱有关。

  颜江瑛介绍,上海市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初步调查发现,正是由于现场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将硫酸长春新碱混入这两种药品,导致了多个批次的药品被污染。但在

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的前期调查,以及上海市公安部门的后期侦查过程中,上海华联制药厂的有关负责人有组织地隐瞒了违规生产的事实。

  颜江瑛说,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按照药品管理法对上海华联制药厂给予了最高处罚,吊销该厂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并没收该厂的违法所得。上海市公安机关也对相关责任人实施了刑事拘留,并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上海市政府已责成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安抚和赔偿工作小组,相关赔偿工作已经启动。

  在反思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时,颜江瑛表示,此次从行政、司法、民事赔偿三方面共同推进事故处理,可能成为我国应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关新闻

  抗生素类药仍居本年度不良反应排行榜首位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报道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昨天公布了2007年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截至目前,本市今年上报的不良反应超过14000例,比去年的上报数高出了10%。抗生素类药品仍然占据药品不良反应排行榜首位。

  保证药物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药品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都要真正负起责任来。今年上海加大对专业人士识别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尤其是加强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培训。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