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促销药品陷阱 “讲药品疗效”的是20元雇的托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0:12 辽一网-华商晨报

  “我原来就是这家公司的,干了10多天后,发现这个公司就是骗人的,不想再受良心的谴责就不干了。”知情人王勇(化名)昨日表示。

  王勇介绍,他在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去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找一些老人,通过免费赠送一些保健品来获取老人的联系方式。等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周末以专家义诊、免费检查的名义,把这些老人集中拉到一个宾馆,趁机卖药。

  在专家义诊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曾经服过药的老人进行现身说法,其实都是托儿,都是公司花钱雇来的,一个托儿讲一次能获得免费药品和20块钱的好处费。

  “这些人也明白自己干的事情违法,每次开会卖药时,门口都有人负责放哨,药品也不放在屋里,都是事先放在车里或者宾馆的某个房间里,交易完马上离开。”王勇介绍。

  公司里的工作人员经常更换,时间最长的不超过一个月,王勇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频繁地更换工作人员,就是不想让下面的人知道太多的内幕。

  记者在七月宾馆527房间内,找到一个“中华老年健康医学会组委会、中国中风预防治疗康复科研中心、夕阳红健康教育工程工作委员会许教授”的桌牌。记者在网上未搜索到相关组织和所谓“许教授”的任何信息。

  王勇表示,所谓的专家也都不是真正的大夫。本报记者 陈浩

  第一步:到人员密集处找一些老人,通过免费赠送

保健品获取老人联系方式

  第二步:当老人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以周末专家义诊的名义,将老人集中到一个宾馆

  第三步:以每次20元的价格,雇一些老人以服过药为名反馈药品的疗效好

  第四步:趁机卖药

  曾经劣迹

  本报2007年10月11日刊发一篇名为《正讲“这药好使”八旬翁猝死》的稿件,讲的是一位83岁老人在一产品健康讲座上反馈药品疗效时猝死。经记者核实,该稿件中,组织者所宣传的药品与本期报道的药品同属“长春××制药”,事发地也是七月宾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