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友自制旅游防宰攻略 避免景点消费购物选超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7日 17:48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范献丰 报道

  哪家饭店真正价廉物美?哪一家小吃非去不可?哪家纪念品真的独此一家?春节长假虽已经过去,但长假期间遇上的“被宰”经历却让不少网友不吐不快,纷纷推出“防宰攻略”,以自己的经验提醒其他网友。一些旅游类网站还专门推出了“点评”板块,让网友“点评”自己曾去旅游过的地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频频传出的“景点宰客”现象,也凸显了部分景点盲目发展“旅游经济”,重量不重质,背后其实是源自人心浮躁。

  “特产”原产地贵过市场价

  记者走访部分市民发现,大多数人都有在景点“买贵了”的经验,甚至还有市民外出旅游时准备专门的 “超额预算”,超过这一“额度”就不再购买或支付其他项目。

  市民姚清在河南旅游时买了不少当地的大枣,结果回到上海发现超市里有同品牌的大枣卖,价格比自己买的还便宜。按道理,“特产”在原产地去除了流通、仓储等环节,成本应该远低于市场价,为何在原产地却往往比市场价还高?

  某旅游点评类网站公关部经理李海燕女士表示,这些特产的价格往往随着原产地成为旅游景点而 “水涨船高”。“反正游客就来一次,他们也没打算做回头客的生意,所以把利润提到最高。 ”专家表示,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其实是短视的,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虽说旅游不一定能做回头客,但存在口碑效应。比如现在不少网友都推出各经典的防宰攻略,甚至指名道姓地提到一些商家的名称,这对于今后这些商家乃至景点的效益都会有直接影响。 ”

  建议在当地超市买特产

  “土特产别在当地买,至少不要在景点买。”记者在携程网旗下的驴评网上看到,不少网友都特别提醒在景点购物谨防被“宰”。

  网友“ali2288”说,他到景点一般不购物,如果实在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出手机上购物网站,搜索一下同类产品的价格,做到心里有底。 “去年我在海南海边看到一个做得不错的贝壳雕塑,开价500元,当时那个喜欢啊,还好脑子冷静了一下,手机上了一下网,网上一模一样的东西才50元。 ”

  “吃饭、住宿,尽量避开所谓的景点,否则手起刀落人家绝对不留情的。 ”网友“sallytao”则建议,如果是自助出游,餐饮尽量到市区找一家普通的餐厅,尽量少去景点周边的店,否则不仅价格奇高,而且品质难有保障。

  还有些网友则提醒,旅途中遇上有人搭讪也要当心,特别是别人邀请去某地“坐一坐”之类的要特别当心。有网友就提到,自己去杭州龙井村,就有老太一直跟在背后与他们攀谈,介绍自家在当地如何,后来又邀请该网友去她家坐坐喝茶。几杯茶水下肚后,对方建议购买茶叶,一问才知,价格竟然高达每公斤550元。

  “要了解当地的真实物价水平,不妨去一趟超市。 ”网友“doc罗”就表示,超市是本地居民购物的去处,一般都有当地特产,也最能反映当地真实的物价水平。旅游期间可以先去超市了解行情,或是离开前去超市采购当地特产,都比在景点盲目购物来得划算。

  网友攻略更具可信度

  “现在旅游肯定要自己做功课,否则钱包肯定要受伤。”记者走访多位市民发现,不少市民外出旅游时都会事先了解当地信息,而上网搜集网友们的意见成了他们的首选。

  过去市民大多向旅行社或导游处了解旅行信息,但由于旅行社层层转包,让部分市民觉得导游不那么可靠。市民陈刚就曾遇到这样的经验:到桂林灵渠旅行时,原本网上查到的40元门票却被当地导游告知60元,并带他们到一个旅行社门前买票。在这里买票居然还能讲价,以45元的价格成交。没想到来到景区大门时,陈刚才发现门票根本没涨价。

  相比旅行社和导游,不少市民更愿意相信网友撰写的旅游攻略。一些网站瞄准这一需求,在网上开辟“点评区”,让网友点评旅游过的地方,以供其他网友参考。“现在很多网友都会撰写博客、微博,要真实了解一个地方最好是多搜集一些网上的攻略。”市民杨潜说他平时旅行都会上网搜集资料,主要是网友自行撰写的攻略。

  “最好还能有当地居民的意见。 ”陈刚告诉记者,他曾在网上看过多名网友推荐的云南丽江的一家家庭旅馆,去了后发现价格奇高,而周围还有不少比这家性价比更好的旅馆,让他怀疑这家旅馆在网上找了“托”。“我现在是先搜集资料,再拿到当地论坛上去询问这些资料的可靠性。 ”

  [记者手记]

  “防宰攻略”让谁蒙羞

  范献丰

  过去我们说到旅游攻略,大多是证件办理、天气情况、公交住宿、景点路线等实用信息。如今的旅游攻略却附上了“防宰攻略”或“消费黑名单”,不得不说这是旅游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异象。

  这一异象让谁蒙羞?肯定不是消费者。

  “旅游经济”既是一种 “经济”,自然要符合经济规律。如今全球都意识到经济得 “科学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才会带来好结果。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在变化,一些商家还是只顾“一锤子买卖”,下一次游客再来,能不退避三舍么?时间一久,不就是自砸招牌么?

  如今的信息渠道也和过去大不一样。俗话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倒过来“酒臭亦不忧巷子深”同样成立。消费者被宰了不痛快,微博上发个牢骚,传到地球那一边也就分分钟的事。宰客商家这边高兴地数着这一波赚来的数十倍利润时,没准那边更多的旅行者已默默地将宰客商家列入了“黑名单”。被宰的游客损失是一次性的,可商家的损失是日积月累不可逆转的。

  货真价实,价真物美,才是真正的竞争力,也是“细水长流”的真效益,是让旅游真正繁荣的软实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