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0日电 (财经频道 黄楠)近日,中粮和益海嘉里等企业宣布上调旗下食用油产品价格,全国食用油市场又掀起一波以花生油为主的涨价潮。有媒体报道两大食用油巨头再次被发改委“约谈”。有专家认为,原料上涨并非食用油涨价的主要原因,而是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定价的话语权。下游行业对此反应不一,部分餐饮企业表示暂时不会追涨。
食用油企业近年三次被“约谈”
本月,国内食用油市场再次掀起提价潮。《南方日报》27日报道称,先是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花生油月初宣布调价8%,随后中粮福临门花生油经销商价格调整于7月中旬开始,鲁花花生油在北京地区部分渠道的最高涨幅达15%,日前又有消息披露金龙鱼调和油将自7月底调价,幅度在5%左右。据悉,广东部分超市已收到涨价通知,花生油全线涨价,涨幅最大达到11%。
据《广州日报》27日报道,国家发改委24日“约谈”中粮和益海嘉里,希望企业保持食用油价格的稳定。报道指出,此番传来“约谈”的背景是,继4月后各大品牌花生油在7月起再度涨价,平均涨幅约10%。
事实上,这已是食用油企业近年来第三次被“约谈”。据《羊城晚报》27日报道,早在2010 年12 月初,国家发改委就曾约谈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四家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要求4个月内各指定企业小包装食用油出厂价格、重点市场批发价格和直供超市零售价格均不得上调。在为期4个月的限价“解禁”之后,金龙鱼、福临门食用油品牌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8%, 但国家发改委再度约谈了这些企业,提价最终未被实施。
调价因成本上升?
对于本轮提价,中粮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价格上调主要是基于成本压力。益海嘉里方面也表示,自去年年底以来,食用油原料市场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使企业承担了巨大损失。本次食用油提价约5%,只是略微减轻企业的亏损。
《南方日报》引述某大型油脂企业内部人士分析称,一般而言,食用油生产企业要维持最基本的正常运营必须有10%以上的利润,在本轮调价前夕企业的经营利润率已经踩到“警戒线”了。
据《北京晚报》20日报道,但是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其实原料上涨并非食用油涨价的主要原因,而是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食用油市场,拥有对食用油的定价话语权,“一旦原料有了一点风吹草动的上涨,就会成为他们调价的借口,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根据赵萍的研究,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三大品牌约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他们都调价了,也不会损失他们的市场份额,因为消费者已经对他们形成了品牌忠诚度,并且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花生油和菜籽油两个油种相加只占小包装油市场不足20%,而大豆油、调和油占比则高达70%,因花生不是主要农产品品种,基本完全市场化,政府要控制花生油的价格难度会比较大。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7月25日,纯花生油全国日均价涨幅已经超过10%。所有省区市纯花生油价格均上涨,重庆、天津、北京的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为25.3%、23.3%、19.2%。全国纯花生油价格较2011年同期上涨近20%,较2010年同期上涨近40%。
下游行业或追涨?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近日对《国际商报》指出,基本每次食用油价格上涨后,作为下游行业的餐饮业、食品业等使用油脂较多的食品价格都会有小幅跳高。去年以来食用油几轮调涨下,包括康师傅等方便面企业,面包新语、巴黎贝甜等西饼店都曾因“上游食用油涨价”对旗下产品进行调价。
据《北京晚报》20日报道,85度C品牌糕点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食用油、人工等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已经将价格上调5%左右。
报道指出,这种涨价在餐饮方面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海棠餐厅营销总监杨正午表示,他们虽然感受到食用油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是并不会对菜品调价,因为食用油在餐饮行业成本中的比重并不大,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不过我们有一个感觉,在食用油上涨明显的时候,打包水煮鱼的顾客明显增多。”
作为用油大户的火锅连锁企业,海底捞负责人表示,食用油的价格波动本身较大,因此餐厅不会轻易调整锅底和小料的价格,不过他也透露,“如果原料油再这么一直涨下去,餐厅不调价压力就太大了。”
据《国际商报》20日报道,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食用油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涨价会影响到居民对物价的实际观感,对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人群来说更是如此。应强化低保标准和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尽可能减少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专家同时建议,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副产品信息监测及发布平台,减少价格波动性。而对下游企业来说,尽管原材料存在上涨压力,但也不能“想涨就涨”,应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水平。(中新网财经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