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药材再涨价:减产是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7日 01:10  东方早报

  近日,不少消费者在购买中药时发现,金银花、当归、麦冬等常用药材纷纷涨价。

  综合新华社济南5月16日电 近日,不少消费者在购买中药时发现,金银花、当归、麦冬等常用药材纷纷涨价,几副感冒药价格竟然超百元。有媒体称,原来“亲民”的中药已变身“贵族药”。

  “可用于润肺止咳和清热的麦冬在2009年的市场价1公斤才25元,去年下半年涨到70元左右,今年差不多到100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周凤琴说。

  事实上,中药涨价自2009年下半年已露端倪。在甲流等疫情出现后,中药可以预防疫病的说法甚嚣尘上,也推高了中药价格,不少常用药材价格上涨了20%至30%,部分药品价格甚至涨了50%。

  周凤琴介绍,不仅常用药材价格上涨,一些动物药材如金钱白花蛇、全蝎、地龙等价格甚至要超原来两倍。在一些药材的主产地如四川、山东、云南等地的产地收购价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在金银花的主要产地山东平邑、河南封丘等地,产地收购价甚至涨到过每公斤200元左右。

  济南市建联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清表示,过去没有遇到中药材出现过如此大幅度涨价的现象,企业对于降价周期预测和应对方法都没有经验。

  “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是国内首个中药材价格指数。根据其对1275种中药材代表品种进行的价格指数监测,5月2日至8日,中药材价格指数为122.01点,比前一周上涨0.6%。其中植物叶类、植物花类、树脂类药材价格分别上涨15.8%、5.1%和3.1%。

  据商务部11日预报,随着中药材厂家和企业采购旺季的到来,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还将增加,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仍有上涨空间。

  周凤琴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大中药材产地和销售市场进行调研。在她看来,近年来,许多中药产地自然灾害多发,造成一些药材减产。而环境的变化也造成一些野生药材资源的短缺。

  同时,劳动力、生产资料、仓储等成本上涨也带动了中药材的涨价。当前,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不愿意在乡务农,农村劳动力短缺使中药产业从源头上面临产量不稳的状况。

  另外,越来越多生产渠道产生了对中药的消费需求,例如保健食品、饮料、美容等行业。而抗生素使用对牛奶、肉类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也给了中兽药研制机会。

  中药市场的非理性状况也造成部分中药价格虚高。一方面,一些养生专家和炒作者对于中药的过分炒作给农户和二级经销商造成社会需求异常旺盛的错觉,部分药农和药商捂药、囤药。另一方面,由于中药产地比较集中,产量相对不大,游资较易对某些药材形成垄断。

  据透露,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游资介入中药市场,尤其是一些煤矿老板、房地产炒家等资金较为丰裕的群体,已将中药视作投资热点。

  分析人士认为,客观原因造成的中药产量波动、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社会需求旺盛导致中药材涨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这种涨价。

  山东省物价局价格管理处副处长陈洪湖介绍,中国对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管理方式。他认为,现阶段中药材的涨价符合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形势的走向,并非突发异常现象。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分析,中药材涨价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产量减少、需求增大。郭凡礼进一步指出,由于中成药的定价权并不在企业手中,而是在发改委手中,因此中药材价格上涨对于中成药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打击。

  录入编辑:张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