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听证水价调整方案 代表支持网民意见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3日 17:35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12月23日电(记者 陈健、侯大伟)22日,成都对中心城区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方案举行听证会,22名听证会代表普遍对价格调整方案表示支持。有一些代表在赞同的同时,对价格调整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成都市物价局表示,定价机关将在综合考虑本次听证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与听证会代表们的普遍支持态度相比,网友们则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可以接受,有的则对供排水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表示质疑。

  水价调整3年分步完成 最高涨1倍

  作为听证会定价方案提出人代表,成都市物价局农业价格处处长李荣介绍说,此次水价调整一是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理顺水价结构,简化水价分类。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促进节约和公平负担”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各类用水结构,逐步将现行城市供水价格简化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三类。其中,非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工业、经营服务用水和行政事业用水等。

  按照听证会调整方案,成都市现行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的5大分类,将简化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3大类。

  同时,价格将在3年调整到位。非居民生活用水终端价格每吨4.30元,其中包括自来水价格每吨2.90元,污水处理收费每吨1.40元。商业、服务业用水终端价格每吨由4.60元降为4.30元。工业和机关团体、部队、公办学校办公用水终端价格每吨按4.30元执行,通过政府补贴,3年分步实施。

  3年到位的具体调整方案为,2010年,工业、机关团体每吨由现在的2.70元调为3.20元;部队和公办学校每吨由现在的2.15元调为3.20元。2011年,工业、机关团体、部队和公办学校每吨由3.20元调为3.70元。2012年,工业、机关团体、部队和公办学校每吨由3.70元调为4.30元。

  记者注意到,按照调整方案,涨幅最大的部队和公办学校办公用水将从2.15元涨至4.30元,涨幅达1倍。此次调整不涉及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和特种用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仍维持在每吨2.15元。

  李荣说,现行水价结构不太合理,行政事业和工业用水与经营服务用水之间的差价较大,不利于节约用水;现行水价分类体系运行多年,已难以适应国家当前水价调整的政策导向。此外,成都市供排水成本连年上升,主营业务亏损逐年增大,今年预计供排水主业亏损37832万元。

  代表普遍支持

  听证会上,成都市政府法制办的冯建生代表说:“商业与工业用水同价,这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公平公正。在3年的过渡期内,政府给予了很大的财政投入,安排得很妥当。另外,调整方案有涨有降,我近年来参加过多次价格听证会,有涨有降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商业用水从4.60元降到4.30元,有利于商业企业减少成本。”

  冯建生提出,这次调高的部分,将使供排水企业收入增加多少,有关部门应予以说明。他还说:“由于此次调整,不涉及居民用水,不会触碰到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因此调整方案实施起来应会较为平稳。”

  听证会代表、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胡晟说,此次水价上调的部分,涨幅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分3年实施,也让社会有一个适应期。他提出,有关部门应加大旧有管网的改造,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从而降低成本。胡晟还建议在成都实行阶梯水价,多用多付。

  听证会代表、成都市水务局刘小彬说,这次用水分类简化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另外,非居民用水实行同价,既有利于减少现行的行业差价,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又可以减少用水纠纷。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药业的代表刘兴萍说:“从发给我们的资料来看,成本非常透明。”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钱琦代表则说:“看了资料后,我感觉在自来水具体成本上,不是很明确。比方说,生产成本0.98元,除掉源水费0.21元还有0.77元,它的构成包括哪些?成都的水源水质是比较好的,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生产成本应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不能说一涨价就拿价格最高的地方来比较。”

  钱琦说,在成都市有很多企业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完污水后经市环保局测试合格实现达标排放,并且是直接排入河道没有经过市政污水管网。对这类企业的污水处理费,应该是免收污水处理费,但现在成都却是仍然要收取。

  成都兴蓉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全解释说,自来水生产成本不仅仅包括厂内成本,还包括管网设施、加减压设施、调节峰谷设施等的建设和维护。另外,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污泥处理等,都会增加自来水生产成本。成都兴蓉投资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9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现下辖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等子公司。

  听证会代表、成都市人大代表欧剑耘说:“听证会之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也参加了物价局和自来水公司组织的调研,对整个水的成本和生产流程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我认为水价调整,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促进节能减排也有一定作用。”

  成都住矿电子公司的翁斌代表说,供排水企业也应有市场竞争意识,不能一直亏损,应该有经营性指标,包括考虑固定资产投入是否合理、流程上的改善等,否则自来水价格只能越来越上涨。

  四川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的伍声鸣代表对价格调整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他同时也坦言:“大学里的开水许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角钱一瓶,从没有调整过。水电气方面的花费大概占国家对学校财政投入的十分之一,大学为什么维持低价?就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因为大学里有30%的贫困生和10%的极度贫困生。据我们测算,价格调整后我们学校每年要多负担130万元左右。建议在政策制定上,特别要考虑到成都几十万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

  来自成都市锦江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向启学代表说:“机关事务管理局有为机关节能降耗的职能,节水是其中重要一项。接到听证会通知后,我经过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多数人是赞成水价上调的。成都的水资源是比较紧缺的,上调有助于促进节能降耗。”记者注意到,来自锦江区教育局的袁碧惠代表说:“我代表我个人同意这次调整水价方案。”此外未作其他陈述。

  网友意见不一

  尽管在听证会上,代表们均未对调整方案明确表示反对,但许多网友表示,工业企业用水、公办学校办公用水等价格的涨幅过大。一网友说:“涨的可不止一点啊,水都老贵啦。”另有网友指出,只要是经营者的成本与市场价格偏离,水价上涨是很自然的事,相信民众也可以接受;但是经营者如果自身经营存在问题,借机把管理不当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不仅仅是企业道德的问题,更是社会责任的缺失。

  还有网友对供排水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表示质疑,并且在亏损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让人难以接受。还有网友说,如果供排水企业近年来一直亏损,为什么还不断有外资公司进入各大城市水务行业。

  记者此前从成都市自来水公司了解到,7年前,由法、日两家企业以BOT(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特许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形式联合在成都投资修建的“自来水六厂B厂”正式投产运营后,成都市水务行业因必须高价收购该厂供应的水,因而从小幅盈利转而巨额亏损,最多时一年竟亏损1.7亿余元。

  记者在成都市自来水公司查阅的“B厂”相关材料显示,B厂BOT项目是国内城市供水基础设施BOT试点项目。其中包括两套每日取水总和80万吨的取水工程、日供水40万吨的净水厂、27公里的输水管道及一条生产废水排水暗渠。

  当年,成都市政府采用公开的国际招标方式选择了“法国通用水务集团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为“B厂”项目的境外发起人。而后,这两家外资公司作为境外发起人在中国成立了一个“项目公司”,负责“B厂”全部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同时,成都市政府授予该“项目公司”以特许经营权。

  根据该项目相关协议,“项目公司”在输水管道和自来水公司取水设施以及排水暗渠完工后,已将其无偿移交给了作为成都市政府指定人的自来水公司;而净水厂和水厂取水设施将在为期18年的特许经营权期满后,无偿移交给自来水公司。

  但在“无偿移交”的背后,却是成都水务行业以“巨额亏损”的方式在“埋单”。成都市自来水公司一名高层管理人员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期,2002年初,“B厂”正式投产运营,自来水公司也随即从原来每年盈利700多万元转而每年亏损数千万元,其中2003年,亏损额高达1.7亿元。

  根据该高层管理人员的分析,“B厂”造成自来水公司巨额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B厂”供水价高于自来水公司卖价;二是由于“B厂”的供水迫使自来水公司下属的水厂压产,变相增加每吨水的固定资产成本。

  由于相关购水协议要求在18年特许经营权内,“B厂”正式运营以后,自来水公司每天必须恒定购买其40万吨供水,从而变相地增加了自来水公司每吨水的固定资产成本。

  成都市自来水公司的巨额亏损也成就了法、日两大外资企业的巨大利润。据自来水公司的测算,“B厂”项目当年总投资1亿余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近9亿元;在18年的特许经营权期限内,成都市自来水公司总共需向法、日合资的B厂“项目公司”支付购水费36亿余元人民币,“项目公司”共可获得除水源费、税金外净收入31.3亿余元人民币。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对目前这种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水务改革表示忧虑。长期关注“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事业改革”问题的社会学专家、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认为,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城市水务行业改革,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地方政府不能用市场化来免除其应该承担的投资公用事业的责任。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