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医院推出预约挂号服务三个月,记者调查发现——
多为预约专家号,尚未起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作用
起立绘
从今年8月开始,沈城的大型公立三级医院按照卫生部的要求,都已陆续开展了网络、电话等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
如今,三个月过去了,这剂旨在治疗挂号难、削减就医排长队的“新药”,在沈阳却尚未起效,患者普遍不买账。
尴 尬
预约量不足百分之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盛京医院,是沈阳门诊量最大、最先推出预约挂号服务的两家医院。
“目前,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加起来,平均每天大概有五六十人。”盛京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而这家医院仅南湖院区的日均门诊量就在五六千人左右。也就是说,预约挂号病人仅为百分之一。
医大一院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每天现场、电话、网络三种预约方式加起来的量也不过100人左右。其他医院更是应者寥寥,在一些市属医院,预约挂号基本是形同虚设,“预约电话一次都没响过。”一位工作人员说。
这与卫生部要求的预约挂号量约占门诊量40%的目标,还相差太远。
跑 偏
预约变成争抢专家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预约挂号的人数并不多,但是预约的对象却非常集中:专家号,特别是特需专家号抢手,普通号无人问津。
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每天预约挂号量为十人左右,基本都是直奔该院几位心血管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专家来的;医大四院的预约挂号平台几乎成了眼科专家的“预约专线”。
在医大一院门诊部,别看预约挂号的人数不多,但预约的都是专家特诊,一位特诊专家每天接诊的患者为50人,既要保证窗口挂号,又要兼顾预约挂号,医院目前每天放给预约患者的号数只有5个,仍然难以满足预约需求。
倡 导
普通门诊普及预约挂号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现象有悖于预约挂号的初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柳青峰表示,卫生部推行预约挂号的目的不仅在于缓解挂专家号难,更在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特需专家资源有限,哪种方式挂号也解决不了稀缺的问题。只有当预约挂号普及到普通门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人们常常抱怨医院里人满为患,看个小病,却要浪费一整天,8点排队挂号,10点能看上就算顺利,甚至有的要排到下午。其实,在某些时段,例如下午3点以后,或者周四、周五,患者并不多。如果采用预约挂号,患者来了无需等待太久,时差大约在1个小时左右,就能轮到自己,而且医生也能合理安排时间,不会疲于应付,保证了每位病人的问诊时间,提高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