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省市消协呼吁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标破解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 08:57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郑建玲

  10月14日,河北、天津、辽宁、江苏、江西、四川6省市消协(消委会)联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尽快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的建议函》(以下简称《建议函》)。这6家维权机构针对现阶段我国汽车行业因缺失安全气囊国家标准,致使一些汽车厂商在处理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因为汽车安全气囊未打开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件和消费纠纷时,动辄就拿“撞击角度不对、位置不准或力度不够”来搪塞消费者的这一现状,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

  上述6家消协在《建议函》中指出,目前,家用汽车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消费热点,尤其是在今年国家拉动内需和汽车下乡政策的影响下,汽车销量更是大幅增长。据统计,今年6、7、8三个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6.48%、64%和81.68%。但在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汽车消费的投诉也随之攀升。其中,当发生交通事故、消费者命悬一线时,因为汽车安全气囊未打开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件和消费纠纷屡见不鲜。每当该类纠纷发生时,汽车厂商往往以撞击角度不对、位置不准或者力度不够来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汽车消费领域的一种潜规则。

  6省市消协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因为安全气囊而出现的消费纠纷就涉及比亚迪F0、比亚迪F3、力帆、雷克萨斯、奔驰、皇冠、长安马自达3、斯柯达、丰田凯美瑞等众多品牌。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汽车召回公告中看到,近两年因为安全气囊缺陷而主动召回的汽车多达1000多辆,涉及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和多个汽车品牌,包括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的酷威(JCUV)、四川一汽丰田长春丰越公司的兰德酷路泽等。而导致安全气囊出现质量缺陷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有生产质量问题、装配问题和感应系统软件问题等。

  令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国一直缺失评价汽车安全气囊是否存在缺陷的国家标准。国家也只是于2006年4月出台了3项涉及安全气囊零部件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它仅规定了单独某一零部件的试验方法等,属于零部件在装配前的试验标准,而不是整个安全气囊集成系统的评价标准。它并不能作为判定气囊制造质量是否合格、气囊与具体车型是否相匹配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判定事故发生后安全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依据。而美国、欧洲、日本却早已有相应的立法。

  由于标准的缺失,导致以下3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无法界定汽车安全气囊的质量及其匹配工艺是否合格;二是消费者与汽车厂商因此发生纠纷后,导致消协组织调解工作无法可依,从而使此类纠纷成为投诉处理中的一大难点。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中就指出“汽车投诉又增长,标准缺失维权难”,主要问题是“安全气囊等项目缺乏检验标准,消费者维权取证难以实现”;再就是即使消费者因调解不成而起诉到法院,法院也往往因为标准的缺失无法判定产品是否存在质量缺陷,从而使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由于消费者的权利得不到主张,或者厂商的解释不能令消费者信服,导致一些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也给汽车厂商的社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6省市消协在《建议函》中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完善标准的高度,及早制定并出台汽车安全气囊的国家标准,这不仅对于界定厂商与消费者双方的法律责任、减少消费纠纷、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构建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1  今年7月,消费者霍女士在看了比亚迪F0“是小车的顶级安全配置”的宣传之后,便购买了一辆比亚迪F0旗舰型轿车。购车仅半月后的7月20日夜,其朋友驾车以7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与前面的一辆面包车发生严重正面追尾事故,剧烈的撞击力导致F0的前盖完全扭曲变形,水箱破裂,发动机错位,车辆几近报废,两车驾驶人员受伤住院,但安全气囊却一个也没弹出,幸亏驾驶人员系着安全带,方才保住了性命。

  案例2  2008年12月,戴姆勒股份公司因车窗气囊问题召回部分进口唯雅诺和威霆(639系列)轿车,原因是司机和前排乘客车窗气囊所采用的尼龙气袋的制造商在生产中没有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在高温环境下,部分车辆在车窗气囊启动时尼龙气袋可能不会完全展开,在碰撞事故中可能无法对乘员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中国质量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