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生活账本中的2007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0:48 京华时报

  本报记者 唐骏

  肉价等一连串事关民生的食品价格在猪年里发飙,让普通百姓明显感受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大。政府也不断出台措施,如对低收入人群发放临时补助,提高低保标准等,尽全力解决百姓的菜篮子问题。东城区海运仓社区居民邢金玲、陈颖(化名)的账本将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

  比往年昂贵的年夜饭

  在东城区海运仓社区,邢金玲、陈颖等10户居民在完成每日家务后,还有一份额外的“作业”———记账。这项为配合统计部门收集调查数据的工作,在该社区已经持续了3年。

  账本是打印好的10页小册子,账目细致到每一笔收入与开销。在2007年账本上,记录着邢金玲的退休金上浮了115.5元,也记下了陈颖一家三口的低保金升至1061元。同时,猪肉从年初每斤8元的价格飙升至年底的每斤17元,以及其他肉、禽、油、菜等价格的一路攀升,都变成了一个个数字,显示在生活账本上。

  2008年除夕,按照往年的规矩,54岁的邢金玲和姐妹等一大家子共12口人,在海运仓附近的天外天饭店吃了年夜饭。结账时,本有心理准备的邢金玲仍然被600多元的餐费吓了一跳。

  “往年的年夜饭也就两三百块钱。今年知道物价贵,特意从家里带的酒水饮料,点菜时还没敢往贵了点,荤素搭配。没想到还是超支了一大笔。”邢金玲抱怨说。从地毯一厂退休后,邢金玲在海运仓社区居委会工作,丈夫和大学毕业的女儿也都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月收入在7000元左右。

  同一天,陈颖花了100元,在附近市场买了5斤牛肉。她炖了整整一大锅牛肉,拿出了一大半作为年夜饭的主菜,还破例花10元钱买了饮料。剩下的炖肉,一家三口吃了将近一个星期,每天弄一些肉,掺上土豆、萝卜再炖。陈颖说,如果在去年春节,同样的钱足够她买八九斤肉。

  因为丈夫残疾、女儿还在上初中,陈颖一家每月的总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的低保金,这让她每次去菜市场都感到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接受采访时,陈颖伸出手,指着上面的斑点笑着说,没有护肤品,所以起了老年斑,尽管她只有37岁。

  花90分钟倒车买便宜菜

  在邢金玲看来,她之前似乎从未对吃的事情太过上心,一般是老伴或女儿想吃什么,她就到市场去买。从去年5月开始,她在附近超市买肉时,开始注意价格了。瘦猪肉从每斤8元开始,以平均每月1元的价格上涨,直到年底的17元。随之而来的,是牛羊肉、鸡肉、蔬菜、食用油的跟风涨价。

  “除了大白菜,现在已经没有低于1元的蔬菜了。”2008年2月26日,邢金玲接受采访时说。

  邢金玲买菜时,不再大袋大袋地往回搬,而是吃多少买多少,怕放久了变质,丢了可惜。去年秋天,海运仓附近南小街菜市场的大葱已经卖到每斤5元了,打听到老伴工作的大山子附近菜市场才卖3.5元,她便让老伴每天下班的时候带菜回家。每到周末,她就和老伴坐公交车从海运仓赶到左家庄,再倒一趟公交车到大山子买菜,往返一次就要花一个半小时。

  去年12月,邢金玲听说兔肉营养价值高,不管是和牛肉还是和猪肉一起炖,都很入味,而且价格相对便宜些,便专程到大山子买了几斤兔肉,当时兔肉每斤5.8元。但没过几天,老伴再次去买时,兔肉已经涨到6.5元了。

  在邢金玲家的餐桌上,往日的芹菜炒肉、香干炒肉等变成了炒鸡蛋或素炒,原先几乎每天都有荤菜,但从去年10月肉价涨至12元开始,邢金玲买肉的次数就减少了,10天左右才会买一次,约两三斤。

  一个月只买两次肉

  陈颖的账本显示,她一个月大概只买两次肉,更多的是蔬菜,其中又以每斤7毛钱的大白菜以及每斤1.5元的芹菜为主。元旦后茄子涨到每斤4元,这道菜就从陈颖家的餐桌上消失了。

  现在,陈颖会选择在傍晚时分去逛菜市场,因为这时的菜比较便宜。原本性格比较内向的她还会在菜市场里面转上两圈,打听所有菜摊的价位,再选择其中最便宜的购买。今年2月26日傍晚,在菜市场转了好几圈后,陈颖挑了几个不大的西红柿和一把芹菜,花费3.2元。

  为了节省菜钱,陈颖家的晚餐由原来的三个菜变成了如今的两个菜,陈颖也越来越多地准备面条等主食。“毕竟只要买几个西红柿做卤就好。”陈颖说。

  读初二的女儿偶尔会提出一些要求,有一次想吃鸡翅,但面对每斤12元的价格,陈颖没舍得买,因此对女儿十分愧疚。春节前,陈颖答应和女儿去吃麦当劳,出门前她特意吃了一碗面垫底,只是给女儿要了一份18元的套餐。陈颖说,女儿学习不错,也很懂事。当时,女儿非要给她再买一份,虽然自己拒绝了,但心里还是很高兴。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