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拎个布袋买东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11:30 《中国质量万里行》
“禁塑令”将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小小塑料袋面前,不仅考验着我们大环境下的生态文明,同时也考验着我们个体的消费文明。如果有聪明的商家趁机做出花色纷呈的布袋,鲜艳夺目,满街花开,更会是一种不错的景观。 作者:肖复兴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全国各大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都将实行塑料购物袋的有偿制度,即不能再使用不合格的塑料袋,被称之为“禁塑令”。相信这一新词将成为2008年最有影响力的词语之一。 塑料袋至今已经有106年的历史,塑料袋的发明,无疑为人们的购物提供了廉价而实用的方便功能,当年曾经称之为“白色革命”。不过百年,如今的塑料袋却触目惊心地成为世界性的污染,即使可解性的塑料袋,埋在地下,据说也需要200年的时间。曾经给予人类不少甜头的塑料袋,如今却变成了惩罚人类的最普遍的象征物。人类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方才醒悟过来,原来塑料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被自然反过头来反抗人类的一种隐喻,真的是上帝在开启了一扇窗的时候,也关上了一扇门。 塑料袋为什么会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呢?塑料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我们人类对于塑料无节制地攫取,是出于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可以上溯一下塑料袋运转的过程:上端生产厂家为了更多利润,中间销售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而末端的我们图个不花钱使着还方便。于是,塑料袋便一次次装载着我们明目张胆地谋图利润和潜在的私欲,一次次招摇过市,走进千家万户,而习以为常,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周而复始,让我们见怪不怪。 不止一次刮风的日子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看见的景象是漫天飞舞的塑料袋,远远望去,还以为是纷飞的雪片。有的塑料袋被风吹挂在树枝上,并非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是如尿子一样,成为都市羞耻的景观。那些被我们随手抛弃的塑料袋,潜伏在草丛里、墙角里、绿化带里,被风吹得一下子都显了原形。面对这样的风景,我真的感到无比羞愧,因为在这样白色的风景中,也曾有过我随手丢掉的塑料袋。 记得几年前一次全国油画展中,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幅油画,街景的现代楼群里,飘过一个白色的塑料袋,硕大无比,竟然比楼房还要巨大,定格在城市的半空中,像一只白色的眼睛盯视着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我们。我不知道画家画这幅画的用意何在,是不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把过于热情开发兴建楼盘的一部分移植于治理塑料袋上来?是不是在警醒失控的塑料袋已经在威胁着我们的城市和我们自身的生存? 而这一切,塑料袋并非为原罪,而是我们的手,充满欲望的手,毫无节制的手,让塑 料袋越来越没有节制地泛滥,然后又将它们弃之如履一样随手抛弃。塑料袋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渐渐磨出了老茧,甚至毒瘤一样,那样难以根除。塑料袋是我们自己埋下的种子,自然开出了惩罚我们自己的恶之花。 想起我母亲在世的时候,老太太上街买东西,都是拎着一个自己用布缝制的布袋,买东西脏了之后洗洗再用,那布不是我穿旧的衣服,就是家里没用的碎布头,属于废物利用。其实,在那个塑料袋还未时兴的年代里,人们一般买东西都是使用这样布袋。即使不用布袋,也会有足够的聪明力,想出其他的替代品,比如买肉用荷叶,买咸菜用竹篓,买白薯用竹篮,买蔬菜用棉线织的网兜,买螃蟹用马莲拴成一串。那还是在80年代的中期,有一次,我买咸带鱼,卖鱼的用废报纸包着鱼,回家打开一看,包鱼的那张报纸上正印着那年我的一篇小说获得首届青年文学奖的感言,文章旁边还配发了一张我的照片。虽然那时我偶尔和咸带鱼为伴,但起码没有现在天天和塑料袋为伍。 我赞成并响应“禁塑令”。不管别人如何,我先让家里人多缝制几个布袋,留着上街买东西用。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和塑料袋彻底告别,也需要尽可能少用和不用。 “禁塑令”将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小小塑料袋面前,不仅考验着我们大环境下的生态文明,同时也考验着我们个体的消费文明。和以往我们上街买东西空着手去拎着塑料袋回的消费习惯相比,拎一个布袋上街买东西,也会是不错的感觉呢?如果有聪明的商家趁机做出花色纷呈的布袋,鲜艳夺目,满街花开,更会是一种不错的景观。当然,商家一定不会忘记在布袋上打上广告,那起码是一桩双赢的好事。 但愿拎一个布袋上街买东西,成为我们新的消费习惯和新的都市景观。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