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鲜令解禁 巴氏奶销售前景不乐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01:31 市场报
本报记者 王旭辉 实习生 王泽烨 目前,常温奶凭借可长期保存和相对廉价的优势占据了中国乳业近70%的市场份额。 “禁鲜令”的解禁只是给了巴氏奶与常温奶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如何抢占市场,赢得市场份额,获取利益,巴氏奶阵营仅仅靠一个“鲜”字还远远不够。 奶制品将姓“鲜”或姓“纯” 记者在北京的多家超市看到,超市里销售的各类牛奶产品名目繁多,如纯牛奶、强化奶、加铁纯牛奶等,而且,一些奶制品包装上的字样也很小。在冷藏柜内一些巴氏杀菌生产的液态奶,大都标的是“纯牛奶”。记者仔细辨别后发现,巴氏奶在原材料上标注为“生鲜牛奶”,常温奶则标注为“鲜牛奶”。这难免让消费者在挑选时产生疑惑:多个“生”字差别究竟在哪里? 《通知》规定,乳制品企业用复原乳作原料生产液态奶的,要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以生鲜牛乳为原料,不添加辅料,经瞬时高温灭菌处理的超高温灭菌乳标“纯牛奶/乳”。 《通知》还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必须在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使用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且字体高度不小于主要展示面高度1/5的汉字分别标注“鲜牛奶/乳”和“纯牛奶/乳”。部分有原标签库存的加工企业,经申报核准后,可适当延长原标签的使用期限,原标签使用截止日期为2008年10月31日。 中国奶业协会有关人士称,根据国际惯例,巴氏杀菌奶的标签上都允许使用“鲜”字,新规定明确了标识,将对市场上各种奶制品标签进行一次“换装”。北京中乳精华经济研究中心的乳业专家陈渝认为,新的举措出台后,厂家用进口奶粉制造还原奶的情况会减少,另外则为奶农鲜奶的销售提供了更多保障,也给生产巴氏奶的众多中小乳企提供了生存空间。 消费者将明白消费 “禁鲜令”可谓命运多舛,从2004年5月就开始酝酿,争论3年多才得以实施,而实施不过1年就变相取消,其根源在于:巴氏奶到底能不能标注“鲜”字号。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国内对两大方法生产的牛奶质量标准意见并不统一。同时,“禁鲜令”的反复也让消费者迷惑:“好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巴氏奶和常温奶在营养方面究竟有什么区别?” 《市场报》记者了解到,巴氏杀菌奶是将原料奶经过80℃以下长时间加热处理,优点是充分保持牛奶的鲜度,营养价值高;缺点是只能低温保存,保存时间只有2至7天。超高温灭菌奶(常温奶)优点是常温下可保存2至6个月,缺点是将牛奶加热至超过135摄氏度,流失的营养成分比较多。据了解,巴氏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低迷,仅在上海市场中,消费比例能达到70%,目前国内市场的巴氏奶的消费比例仅占17%-18%。 “明年新规实施后,如果顾客要购买更新鲜、营养价值高的牛奶,首先看包装盒上的名称有无‘鲜’字,这样就方便多了。”超市销售人员表示。一位正准备选购牛奶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国家要求企业标明是鲜牛奶还是纯牛奶,对消费者是件好事,可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一些巴氏奶的厂家则表示,等消耗掉库存后会找专人设计新标“鲜”的包装。 巴氏奶前景并不乐观 据了解,从长远来看,巴氏奶更具有竞争力,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巴氏奶的市场占比普遍超过95%。很多业内人士相信此次“禁鲜令”的最终取消,势必给巴氏奶一个强力的反弹机会,坚守巴氏奶阵营的光明、三元等企业如果在“鲜”字上做好文章,一定会收获丰厚的市场回报。但是,多个“生”字的差别就能给巴氏奶带来好的市场效益吗? 12月15日,《市场报》记者来到西单购物中心天通苑店,发现巴氏奶并没有专门的货柜,而是用两三个纸箱存放在冷柜旁边供顾客选购,经营巴氏奶的企业也只有光明和三元两家,相比旁边琳琅满目的各种常温奶专柜,实在显得“寒酸”。“两种奶哪种卖的好,不用我说,您自己看我们的货柜就知道了,这边是光明的,这边是蒙牛的。”一位销售人员如此介绍。一经比较,蒙牛的货柜比光明和三元的加起来还“胖”一圈。 据西单购物中心的销售人员介绍,蒙牛企业生产的常温奶1个月的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而光明和三元企业生产的巴氏奶1个月只有两万元左右的销售额。此外,在一些小型购物超市、杂货铺,由于冷藏条件不够,大多数根本不销售巴氏奶。一位消费者甚至告诉记者:“对巴氏奶的相关情况根本就不了解,而且已经习惯了常温奶的口感和方便性。” 此外,常温奶生产企业依然可以利用已有的品牌、渠道、技术优势等朝着“鲜”字进行转换。北京中乳精华经济研究中心的乳业专家陈渝表示,虽然国家的政策是在扶持巴氏奶的发展,但是最终的效果要看市场的选择。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