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牛奶为何涨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1:13  CCTV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牛奶为何涨价

这几天,很多消费者发现,他们喝的牛奶已经开始涨价了。像上海的光明牛奶,每瓶上涨了一毛到三毛钱,北京的三元鲜牛奶上涨了10%,牛奶为什么会涨价?奶价在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吗?

经济半小时:牛奶为何涨价

   牛奶涨价的原因和猪肉涨价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饲养者承受不了饲料的飞涨,以及收购价格长时间在低水平运行,所以,饲养者少了,造成了牛奶和猪肉市场供应紧缺,最终导致价格上升。


  这几天,很多消费者发现,他们喝的牛奶已经开始涨价了。像上海的光明牛奶,每瓶上涨了一毛到三毛钱,北京的三元鲜牛奶上涨了10%,牛奶为什么会涨价?奶价在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吗?

  我们记者在北京郊区一家养牛场采访时了解到,鲜奶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但喂养奶牛的饲料其价格却成倍的往上涨,养奶牛赚的钱越来越少,现在甚至还常常赔钱。奶农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每头奶牛每年草料要吃掉2000元,豆饽和麸子等精料要吃4000元,再加上人工费1500元,以及防疫医药、配种、房租水电等900元,一年一头牛的饲养成本就是8400元钱左右,而一头奶牛一年最大产奶量就在8000斤左右,按现在的收购价也只能卖到8000元钱。

  事实上,就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奶牛喂养饲料大幅涨价,而鲜奶收购价格却一直没有上涨,难以承受亏损压力的许多奶农已经把养牛场的奶牛卖了十几头,而且一些养牛户也都不愿养牛了。

  除了饲料价格上涨和牛奶收购价格过低之外,北京的奶农不愿意养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受到了中间商的层层盘剥,许多奶农和乳品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的采购关系,每天挤出的牛奶只好低价卖给上门收购的奶站,再由奶贩高价倒手卖给加工厂,奶站除了收购价格低之外,还经常扣押奶农的钱,一方面是奶站可以把这笔钱挪作他用,另一方面这个办法可以迫使奶农继续把鲜奶卖给自己的奶站。

  其实,牛奶涨价的原因和猪肉涨价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饲养者承受不了饲料的飞涨,以及收购价格长时间在低水平运行。所以,饲养者少了,造成了牛奶和猪肉市场供应紧缺,最终导致价格上升。

  养牛不赚钱,除了市场销售环节过多,一些奶贩侵害奶农利益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现在养牛成本上涨的太快。一旦牛奶涨价的速度追不上饲料涨价的速度,夹缝中的奶农就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那么,未来饲料价格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走势?奶农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作为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玉米素有“饲料之王”的美称,而眼前的这个碎末状原料,是大豆加工后的副产品豆粕,与玉米相同,它的主要用途也是饲料加工。

  根据国内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统计,玉米、豆粕近年的价格呈现出一种飙升的态势,除了价格一路飙升看涨,近一段时期,大豆、豆粕、玉米等期货商品在大交所的成交量,也是屡创新高。

  辽宁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时岩认为,造成中国农产期货市场价格上涨、成交量放大等火热上扬行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全球范围内大环境的影响。

  时岩:“对全球粮食涨价这样一个风潮来说,首先就是(源于)美元贬值,因为我们知道美元贬值由于粮食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就是以美元计价商品的重新估值,俗话说钱不值钱了,就是美元不值钱了,所以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它的价格就出现了一个上涨。”

  同时,时岩也表示,作为国际大豆市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近期国际粮船运输成本的提升,也促成了中国国内大豆等农产期货商品的价格上扬。

  时岩:“今年以来,国际上的海运费出现了大幅上升,从年初的50美元每吨左右,现在是在125美元,这个涨幅也是非常厉害,我们算一下,大概涨了150%这样的水平。”

  那么玉米和豆泊价格的这种持续上涨趋势,将会延续到什么时候呢?时岩推测,目前期货市场对于相关农产品做多的势头暂时不会改变,也就意味着这些产品的价格在近期可能还将上涨。

  时岩:“这些大背景目前来看的话,短期没有改变的可能,那么如果想由于这么高的价格刺激农民的种植热情也是需要等到明年的种植季节,大豆和玉米是明年五月份,到那个时候再看,如果风调雨顺的话,这个价格可能会出现一个转折。”

  半小时观察:喝奶莫忘养牛人

  我国奶业在过去的十年,取得了超常规高速发展,乳品消费量年均增长14.6%,10年内翻了10倍以上。然而,作为奶业市场最重要的一环,奶农的经济收入并没有跟上牛奶市场的飞速发展。当他们用脚投票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看似繁荣的市场,其实非常脆弱。

  其实,奶农、乳品企业、中间商和消费者,他们应该都是这个市场上的利益共同体,缺一不可。有一家牛奶公司有这样一句广告语,每天一斤奶,健康中国人。这句话很美好,但关键在于,奶农们是不是能够从奶牛身上赚到钱。

  主编:张凯华

  记者:周羿翔 盛情 廖绍君

  摄像:樊金锋 景延 白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