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苏丹红一号千万索赔案一审判决亨氏败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13:52 新快报
广州中院认为证据不足,驳回起诉 新快报记者 余亚莲 实习生 黄丽 记者昨日从相关渠道获悉,经过近20个月的审理,广受关注的“苏丹红一号”千万索赔案一审判决亨氏败诉。国内首批被查出商品中含有“苏丹红”的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最终确认的“苏丹红食品最终源头”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和广州辉和科技有限公司提出1460多万元的索赔,被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起诉。法院判决认为,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证明亨氏向两被告购买的产品中含有“苏丹红”。 亨氏提出千万索赔 此前,该案刑事部分已审结,田洋公司总经理谭伟棠及助理冯永华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广东省高院终审判刑15年和10年,并处230万元和100万元罚金。。 据悉在2005年8月份,“苏丹红”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内首批被查出商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亨氏公司”)提出天价索赔。 亨氏公司向广州中院递交诉状称,他们购买的广州田洋公司生产、由辉和公司进行销售的油溶性辣椒精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导致他们公司遭受巨大损失。据此,亨氏公司要求田洋公司和辉和公司赔偿包括行政罚没款、产品损失、利润损失、退还消费者货款、处理费等其他费用,共计14627976元。 判决:售给亨氏辣椒精不含“苏丹红” 2005年10月,该案在广州中院开庭审理,因两被告庭上态度坚决,表示“一分钱都不会赔”,导致调解失败,法院随后休庭审理,今年5月9日,终于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亨氏公司诉称其从辉和公司购买的油溶性辣椒精中含有“苏丹红一号”,但实际上这些油溶性辣椒精是辉和公司从田洋公司购买。根据之前刑事部分查明的事实,田洋公司的油溶性辣椒精经检验是合格的,而辉和公司的辣椒类产品中只有“辣椒红一号”产品中含有苏丹红,其他辣椒类产品(包括油溶性辣椒精)没有查出含有苏丹红,也就是说,辉和公司的油溶性辣椒精是不含有“苏丹红”的。因此,亨氏公司的起诉明显没有法律依据。此外,法院还查实,亨氏公司还从其他途径买过辣椒精。 广州中院认为,亨氏公司的起诉既没有事实依据,也没有法律依据,遂判决驳回了该公司的起诉,并由该公司自行承担8万多元的案件受理费。 亨氏的“苏丹红”从哪里来? 田洋公司成全国所有“苏丹红源头”的替罪羊? 2005年2月,英国官方网站公布一份通告称:亨氏等30家企业的产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查禁“苏丹红一号”的行动随后席卷全球。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共有18个省市30家企业的88个样品中检测出了工业用染色剂———“苏丹红一号”。 同年3月初,质监部门调查发现广州辉和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含有“苏丹红”,而该公司的“苏丹红”来源于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4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说:“国家质检总局最终确认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是‘涉红’食品的最终源头。” 随后,新华社报道质疑国家质检总局的“最终源头论”是否下得为时过早? 既然源头都查出来了,那么中国的“涉红”危害就应该消除了,但实际情况却让人惊诧。2005年4月10日以后,全国各地查出“涉红”食品的消息屡屡传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为提亮色泽往辣椒粉里添加“油溶黄和油溶红”(里面含有大量“苏丹红”),绝对不是田洋公司的“专利”,田洋公司肯定不是惟一的一家,也决不是最早的一家,估计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并且有可能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2006年12月6日,田洋公司总经理谭伟棠及助理冯永华被判刑,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似乎尘埃落定。消费者也很快遗忘了这件事,以为“苏丹红事件”已经被查清,源头已被堵死了。 然而,在该案民事部分的审理中,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最终认定:亨氏公司认为自己产品中的“苏丹红”来源于田洋公司和辉和公司“没有事实依据”。 案件审理至此,只可能有两种情况:其一,亨氏公司产品中的“苏丹红”确实来源于田洋公司,但因证据不足,法院不予认定。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则如法院认定的事实一样,亨氏公司产品中的“苏丹红”并非来源于田洋公司。那么,亨氏公司产品中的“苏丹红”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否也进一步证明,除了田洋公司是“苏丹红源头”之外,还有其它公司也是“苏丹红源头”,只是至今未被查出,田洋公司成了替罪羊? 2006年以来,“苏丹红”先后在鸭蛋、豆制品、唇膏等产品中“死灰复燃”,相关部门对“苏丹红”的查处依然任重道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