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蒙牛称问题奶难以追查溯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8日 05:50  南方都市报微博

  据新华社报道,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已经勒令蒙牛相关企业对问题产品进行处理,并要求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乳监控,对原料乳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严格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管理。截至目前,尚未接到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新的报告。

  与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一切问题都出自奶源。总是奶源,又是奶源!这一2008年之前不被重视,2008年之后各家都喊得很震天动地的领域依然显得难以掌控,并一再成为对乳业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

  蒙牛称问题奶难以追查溯源

  对于问题奶的源头,蒙牛副总裁卢建军此前向南都记者确认,眉山当地个别牧场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使得奶牛食用后原奶黄曲霉素超标。而工厂原奶质检员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导致这一批次中超标的黄曲霉素未能检出。但因为所用原奶一部分来源于自有牧场,一部分来源于当地奶农,究竟源于何处如今已无从追溯。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亦对此提出质疑称,目前国内大中型乳制品加工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可追溯体系,每一批次原奶从哪里收来、数量有多少、用何种饲料、送到工厂中用于生产什么产品,都有详细的记录。

  “查不到还真有可能。”业内人士罗迈(化名)向记者透露,蒙牛一直自称有14个万头以上规模化牧场,现有合作牧场和小区等规模化养殖比例接近总体原奶供应的80%,但首先这14座本身就是指合作和参股形式,应该主要是指其小幅参股但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现代牧业的旗下牧场,“到今年6月底,现代牧业的数据已运营万头规模牧场16个,而奶牛存栏是11万头,日产牛奶1100多吨。”按照罗迈的推算,其奶源自有化率很难达到所宣称的比例。“具体到眉山看,800吨的加工能力其实目前原奶收购量仅有100多吨,而洪雅牧场的7000头牛最多不超过70吨奶,至少四成可能是收购的散奶,并因此难以追查溯源。”

  万头牧场或并不利于监管

  加大奶源建设,是各大乳企2008年后挂在嘴边的话题。记者了解到,按国家规划,希望到2013年全国奶牛存栏达1500万头,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35%,当年乳制品企业稳定可控奶源70%以上。但各巨头给出的数字却比规划要显得乐观许多。

  据伊利方面介绍,2007年至2010年已投入60多亿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今年年内再投资超14亿强化。卢建军此前亦称,目前已基本完成纵横南北的奶源布局,且生产基地数量达40个,为全国最多,“计划未来5年投入33亿用于奶源建设,再建20-30座大型牧场。”

  按照罗迈给到的数字,目前中国乳业产业链中,奶源建设投入最多,获得的利润却最少。“一般认为,奶牛养殖、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成本投入分别占75%、15%、10%,这三个环节的利润分配却为10%、35%、55%。”正是在此背景下,一直以全产业链著称的飞鹤售出了经营10年的牧场,而现代牧业半年报显示,其净利润从5310万大幅提升322.7%至2.2亿,虽然增幅惊人,但仔细分析下来,其中政府补贴收入高达8870万,同比增加50%,占净利润比例高达39.5%。“一方面是通过高层施压实现零地价拿地,一方面是争取政府补贴,这就是前有原蒙牛副董事长邓九强做现代牧业,后有原蒙牛CFO姚同山做圣牧高科的原因。”罗迈表示,如今曝光上市计划的圣牧高科的情形与现代牧业如出一辙,“依靠蒙牛的资源与资金,低价拿地、让养殖户牵牛来、自己只负责买设备、产奶卖回给蒙牛,争取做大规模登陆资本市场。”但关键的问题却可能忽略———5000头牛的规模几乎已是牧场的极限,万头牧场则可能存在疫情监管及环保的难题,“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将注意力都放在了万头牧场上,很难再有精力慢慢扶植散户成长,并可能对散奶质量的掌控存在一定疏忽,例如本次的检测失误”。

  南都记者 吕静莲 综合 新华社 报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