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藏家尚缺稳定系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14:29 新华网 | |||||||||
11月12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德国纳高珍贵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不远万里前去参加拍卖的内地藏家颇引人注目。他们不仅是中国艺术品高价的缔造者,也让上拍的180多件中国艺术品有相当比例归属内地藏家。面对日益壮大的内地收藏家队伍,日前,国内有关专家指出,“新一代”内地藏家气魄惊人,但综合几年来的市场表现看,这些藏家似乎仍然缺乏“稳定系数”。
拍场无疑是最能体现内地藏家状况的平台之一。去年“非典”过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像个热气球,越充越大。国内著名拍卖师刘新惠告诉记者:“往拍卖场里一看,八九成的买家都是新面孔。”但拍场上的新面孔在不时地变换着。“好不容易这两场拍卖混了个‘熟脸’,可下次就又换了。”京城一家拍卖行的业务主管带有几分无奈对记者说。他分析说,参与者变动性大,说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买家群体。 据悉,层出不穷的内地藏家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许勇翔先生日前便对媒体坦言:“衡量一个收藏家群体,除了要看藏品质量,还要衡量其稳定性。”据了解,内地藏家在拍场上一掷千金的气魄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在藏市摸爬滚打近20年的何先生说:“内地很多新生代富豪们更看中投资,甚至可以说是投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玩收藏。”据他介绍,拍场上总能看到新面孔,是因为藏家群体的稳定性太差。他们很多人是出于对投资感兴趣才现身拍场。于是,今天听说明、清两代的官窑青花瓷器好卖,就迅速下手,但明天一看近现代书画高涨,又改行投资书画了。“有时就像雾里看花,真弄不懂他们到底要藏什么。一旦有行情,即便颇费周折才找到的藏品也会迅疾出手。” 据了解,国际上著名藏家所珍藏的藏品平均流通年限为15年至20年,有的甚至更长。不久前,在香港改写清代瓷器拍卖记录的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梅瓶,被英国古董商Eskennazi以4150多万港元拍走。而此前,该瓶被一台湾藏家收藏了15年,1988年的拍入价格不到今年拍出价的1/20。在香港秋季拍卖中的另一件重器——明永乐青花龙凤棱口洗更是被藏家珍藏了40载后才浮出水面。 相比之下,内地一些有实力的藏家就显得急功近利了。“当然,不成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像一些藏家有兴趣不假,但不能持久,玩不多日兴趣就荡然无存了。”何先生认为,培育新一代藏家需要文化作积淀,要让他们真正地了解收藏文化内涵的所在,而不是一味地看着钱。 近两年来,海外拍卖行纷纷选择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作为拍前预展地,这已充分表明,他们很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有资料表明,在去年秋季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中国收藏家购买了该公司所拍中国艺术品的13%,在伦敦拍卖会上购买了18%,大大高于5年前的比例。 而今年这个比例又有所提高。一位市场人士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他们越来越把中国看作是收藏家的重要源头,而不仅仅是收藏品的输出国。”但是对于这一期望的实现,似乎仍然有待时日。(记者 陈 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