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机农业遭PE热捧:多利农庄获B轮融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 01:07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张丽华

  在安全食品成为稀缺品的今天,受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追捧的有机农业,其身价也日渐水涨船高。也就是在一个月前,上海最大的有机蔬菜种植企业——多利农庄,悄悄结束了它的B轮融资。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材料显示,多利农庄的B轮融资,不仅融资总额高达1.8亿元人民币,而且,这轮融资也显示出时下有机农业PE热的另一个现象——对于一些想投资有机农业的PE而言,拿着钱想进去也未必会很容易。

  无独有偶,另一家致力于生态农业的企业上海壹亩田实业有限公司,也于近期成功引入私募股权投资2000多万元。

  在此背后,则是2010年以来,全国范围的生态农业产业遭遇PE追捧的局面,相比于去年,PE投资在今年也显得更加多元化。然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考虑到土地、投资周期等因素,火热背后也有其隐忧。

  多利农庄第二轮PE

  相比于2010年10月多利农庄A轮融资引入青云创投7000万元人民币,此次多利农庄的B轮融资,以1.8亿元人民币按2011年预估利润计,投后PE倍数(市盈率倍数)超过25倍。

  这也意味着,有机农业PE也进入一个股权与菜价“同贵”的时代——此前,多利农庄的有机蔬菜价钱已超过20元/斤。

  多利农庄总经理郭海曾告诉本报记者,2005年开始,多利农庄开始了三年的土地有机转换期。2010年A轮融资结束后,多利农庄被上海的私募股权投资界发现了价值,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而此次B轮融资,在2010年A轮融资结束后便开始启动。

  按照流程,有3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了最初海选,据多利农庄创始人张同贵回忆,那时候慕名前来洽谈的投资者中,除了一些通过各种关系找来的投资者,同时也不乏中粮、高盛这样的投资巨鳄。

  经过数月谈判,1.8亿B轮融资,最终花落以德同资本领衔的4家私募机构,包括美国的凯鹏华盈资本,达泰资本、汇通资本皆成为多利农庄的投资方。资料显示,德同资本,近两年来在农业项目上也屡有斩获,今年刚刚领投百年栗园的B轮融资。

  “本来没有拿出这么多股权的,但有些关系抹不开面子,又追加了一些(股权)。”张同贵说。但B轮融资结束,他仍保持着他对多利农庄的绝对控股权。

  据了解,张同贵在上海经营的30多家多利川菜,已基本变卖。他告诉本报记者,自从创立多利农庄以来,他自筹资金已累计投入1亿元,而多利川菜的“多利”招牌,也将在明年底到期交还给他。

  在进入餐饮业和有机农业之前,据张同贵介绍,他也曾涉足过海运物流、矿产投资,而多利农庄,算是他的第三次创业。

  与A轮融资的高调不同,B轮融资成功的消息并未公开宣布。张同贵告诉本报记者,按他的计划,多利农庄还将经历8~10年的稳健发展再谋求上市。

  有机农业PE热捧

  对于多利农庄第二轮融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有机农业的前景所致。

  在市场需求方面,“消费升级、食品安全、健康、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使得有机农业有一个真实的市场需求”,上述投资经理说。而中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农业需求迅猛增长,城市化也造成土地闲置,皆为有机农业提供了发展土壤。

  而对于企业的创新而言,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和机构在有机农业领域,从事比如包销制、定制制、会员制等方面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这也将促使有机农业走出一条路,真正形成有品牌的企业。

  此外,借鉴海外经验,中国台湾、日本和美国的案例,也证明有机农业有切实的市场需求,更不必说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潜力较大。

  这亦与近年来农业投资热潮分不开。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现代农业领域的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年农林牧渔及农药、肥料、饲料等农资产品领域披露的VC/PE投资案例数量高达47起,这也接近 2006年以来投资案例数一半之多。

  一些行业人士认为,之所以今年农业投资热,与符合产业政策、农业项目上市可操作性强等因素分不开,不仅德同资本等主流PE在农业领域的活跃度明显提高,连一些只做上市前临门一脚的投机性机构,也开始转向农业。

  2011年,除了VC/PE领域热情不减,甚至联想控股也跃跃欲试,成立了农业投资事业部、民生银行则成立了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而深圳高特佳创业投资公司则与农业银行成立了一只农业基金,规模高达10亿元。

  而据投中集团11月28日发布的数据,2011年至今,中国VC/PE市场新增8只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数量超过历年总和,目标募资金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而农业投资的VC/PE案例,则已披露40起案例,投资总额达5.64亿美元。

  成本与代价

  与股权一样,多利农庄的菜,也是上海卖得最贵的一家。

  位于浦东张江金科路2966号张江信息园LVG大厦北楼一楼的多利农庄展示厅中,木筐里堆满了大团的红芯胡萝卜、丽江的红皮土豆。

  展示厅的接待员告诉本报记者,这一纸箱中,共有6~8种蔬菜,3种绿叶菜,4~6种蔬果类和根茎菜当季菜品。每箱重量6市斤,价格为138元/箱。这一价格,相当于菜市场普通蔬菜价格的2~3倍。

  张同贵介绍说,会明确告诉自己的客户和会员,多利农庄的菜价,将赚取客户30%的净利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端的蔬菜质量和服务。

  而在距离上海迪士尼工地不远多利农庄的大团基地,曾在欧美打理五星级酒店内部景观和保洁工作的台湾人江佳益是这里接待中心总监;在台湾有着二十几年有机农业打造经历的林老师,正在为仅供基地使用的肥料场规划场内人行通道,研发中心总监江洪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更高的成本来自于有机农庄的耕种本身。据本报记者了解,使用草甘磷等除草剂,1个工人1天即可为10亩地除草,但多利农庄,10个工人一天只能除2亩地的草,仅除草这一块,生产效率是非有机种植方式的1/50。

  多利农庄的销售模式是点对点物流配送的“会员制”,物流成本占到所有制造成本的15%左右。

  如此高端的商业运作模式,菜价自不会低。按照多利农庄每年9980元的会员费,平均下来,一天的蔬菜费用在27元,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多利农庄在北京和上海的高端消费人群,目前多利农庄已有9000名会员。

  “我不愿意与农民竞争,我要做高附加值的农业。”张同贵说。

  上海另一家有机蔬菜种植企业上海壹亩田实业有限公司CEO张桓则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也于近期成功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两千多万元,但与多利农庄不同的是,壹亩田似乎步子慢了一些。

  对于壹亩田的发展,张桓认为,有机农业应不应该快速和规模化发展,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一个题目,因为客户认可度目前普通不高,有机农业具有天然的局限性。这或许是制约其步伐的市场因素之一。

  另一半隐忧

  高规格的管理和海外技术团队;与外界隔离的灌溉、水分和肥度监测系统;会员销售模式和点对点的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没有批发商、不进菜场、还将打造的蔬菜物联网络,面对这种与传统农产品产业链完全迥异、特立独行的经营方式,私募股权投资们也有着他们的隐忧。

  一位熟悉农业投资的私募股权经理评价称,“高价农业”的关键,是要把东西做出来,规模扩大后,品牌能保持稳定,而多利农庄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仍需要时间沉淀。

  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投中集团旗下投中资本的董事,专门负责农业行业投资的财务顾问王镭认为,多利农庄20多倍的PE价格在这两年的农业私募案例中,价格非常高。一般的农业私募项目PE倍数在8~14倍,细分的种植农业中,PE倍数一般在10倍左右。

  王镭分析说,多利农庄股权卖出高价的原因,是因为其主打成长性。如果其利润明年有望翻番,则这一价格也不算太贵。

  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周期一般在3~5年,各路资本愿意以30倍PE的代价等待近十年再上市,在近年的私募案例中甚为少见。

  本报记者从熟悉多利农庄私募项目的投资者和政府部门了解到,多利农庄已然成为一个行业标杆,尽管张同贵说8~10年后才会考虑上市,但其实更可期的是,多利农庄应在2014~2015年即送报相关上市材料。

  即便如此,包括多利农庄在内的有机农业,仍然面临着另一个绕不过的问题——若想更大规模地集约化生产,如何进行更有效率的土地流转?而在目前土地分散的大背景下,制约种植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矛盾,也来自于土地。成片土地的获得,往往只能仰赖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以多利农庄为例,张同贵透露,目前他正在洽谈在福建武夷山新建种植基地的事,上海郊区崇明也已建成1600多亩的基地。数月前,多利农庄刚在浙江的湖州圈下3000亩种植土地,更有意在安吉打造万亩竹林,种植有机竹笋。

  而多利农庄在浦东大团镇的1750亩土地,据张同贵介绍,这些土地涉及到780户农户的土地流转,这都是他们一家一户谈下来的,由农户直接流转到公司手中。同时,大团镇政府也给予了多利农庄极大的支持,在每亩每年2800元的租金中,大团镇政府每年会给予每亩300~500元的补贴。

  除了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土地因素,另外一位涉足有机农业领域的私募股权经理也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目前中国有机农业市场,一方面存在着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的认知混乱,另一方面,市场也缺乏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而至于技术和生产体系,也有待完善,政府也应在监管上更有作为。

  而对于多利农庄和壹亩田,上述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有机食品行业的一些企业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品牌,多利农庄、壹亩田等企业欲改善之,但要脚踏实地去做,也要容忍长期的投入。 摄影记者/高育文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