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风险是否一关了之?

  诞生近8年的比特币,目前在中国正面临一场空前的政策危机。有消息称监管层已对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采取了进一步行动——上报关停方案,退出市场。9月14日,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场所之一的比特币中国率先发布公告称,停止新用户注册,并于9月30日停止所有数字资产交易业务。

  从此前一刀切取缔首次代币发行(ICO)到如今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监管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观望、观察,到如今计划的“收口”,显然,比特币的发展已出现扰乱现有金融秩序的征兆,这是监管红线,不能突破。

  而在关停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背后,是中国作为比特币交易大国累积了大量炒作风险,各路投机者疯狂涌入,高位接盘。目前比特币作为炒作标的吸引的资金,远超过作为支付工具吸引的资金,每一元币价中,至少一半是炒作标的价值。而比特币的匿名属性、去中心化、全球化特性使得比特币成为洗钱、贩卖军火、在线博彩、敲诈勒索、隐匿资产等非法活动的最佳工具。

  此次监管出手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对于建立高效安全的金融运行体系与机制,防范国家金融风险与隐患是重大利好,但是否会产生另外一种风险?目前比特币交易平台均执行了实名制和反洗钱条例,而关闭这些可控的交易平台,会将比特币交易逼入场外和地下,使其变得更不可控。

  今年2月份,中国监管层要求境内的比特币交易平台升级反洗钱系统,并暂停比特币的提币服务,这一业务调整直接促使LocalBitcoins网站的人民币交易量翻了42倍。按2017年2月的比特币市场平均价格计算,当月该场外交易平台的月人民币交易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

  不仅中国,在通货膨胀,卢布贬值更加严重的俄罗斯,早在2014年2月就已经禁止了比特币交易,但LocalBitcoins.com数据显示,在俄罗斯政府禁止比特币之后,比特币在俄罗斯的发展并没有停止,反而呈现加速态势。

  笔者认为,支撑比特币币值的不是信用,而是公众共识,这一共识已经从极客、程序员等少数群体认同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共识扩散的最重要一环就是交易本身,交易的参与者越多,共识扩散越快,达成交易同时意味着双方对物品的价值达成了共识。

  只要投资需求存在,一旦禁止,比特币交易就会从能够被监控的交易场所转为场外交易,禁令反而会成为将比特币带进“暗网”交易的助推剂。一刀切的关闭主流交易平台,鉴于比特币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化的属性,难以因为监管者一纸法令就彻底消失。

  由此带来的危害,可能是政府监管难度反而加大,“暗网”交易猖獗,投资需求将被迫进入黑市非法交易,交易者权益更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引发更多矛盾。与其一刀切将风险逼到地下,还不如将风险放在台面上,让监管的“手”把这个“金融猛兽”关在笼子里。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