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3日18:4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9月13日消息,自2014年全国范围推广PPP模式以来,PPP项目大量落地。PPP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假PPP”、“伪PPP”等诸多不合规的现象,北京方程财达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汉表示,到了现在这个时点,要更加强调PPP规范发展、合规发展;同时,创新是PPP发展的永恒动力。

  张汉是在由财政部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引领新常态,创新PPP发展理论与实践高层对话暨北京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他认为,PPP未来可以从五个方面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具体来看:

  一是理论创新。PPP模式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整合,涵盖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等所有环节,与政府传统投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首先需要理论层面的创新。PPP模式起源于英国,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PPP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理念创新,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PPP实践。

  二是制度创新。PPP是基础设施领域重要的投融资模式,但在实践中与现行的政策法规体系有诸多不协调、不接轨的地方,因此需要在体制上、制度上进行创新,为PPP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三是技术和管理的创新。PPP的本义就是要引进社会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和质量。因此,社会资本的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是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也是政府引进社会资本的关键。

  四是融资创新。PPP项目特别强调项目融资,实现风险隔离,而目前并没有得到大多数金融机构的认可。因此,需要金融机构进行PPP项目融资的创新,通过金融工程等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创新融资模式和渠道,助力PPP发展。

  最后是方案设计的创新。目前的PPP项目可以说是越来越规范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方案设计越来越像了,千篇一律的风险分配、政府监管、调价机制。希望看到更契合实际的交易结构和边界条件。

  根据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统计,截至7月底,全国共有13554个PPP项目,累计投资额16.4万亿元。PPP项目数量已呈井喷之势,但张汉认为有质量的增长更为关键。PPP项目涉及到的主体众多,提升PPP项目质量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提升PPP项目质量方面张汉建议:

  一是重视前期方案的策划与设计。实施方案是PPP项目的“纲”,实施方案的策划与设计非常重要。实施方案编制的责任主体是实施机构,但方案编制一般都是在PPP咨询机构的协助下完成的,因此PPP咨询机构需要提升自身能力,确保实施方案的质量。

  二是加强人员能力建设。PPP在国内推行才三年多,人才是瓶颈,PPP项目质量提升需要PPP人才培养。在PPP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及移交等各阶段都需要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方、金融机构、施工单位、运营单位及咨询机构加强人员能力建设。

  三是重信履约体系建设。地方政府实施PPP项目,首先要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其次要进行实施方案的策划,再次通过公开竞争程序选定社会资本,然后才能正式与社会资本签订PPP合同。这个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而进入项目执行阶段的路更长,因此各方按照PPP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考验PPP项目能否长久、PPP项目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

  据了解,财政部已制定了《PPP项目物有所值指引》,也要求所有的项目要进行物有所值评价,目前实践中也都按照财政部文件的要求做了物有所值评价工作。不过,张汉表示,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经验数据的统计和积累是最大的问题。现阶段的PPP项目,他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就是物有所值的:

  一是增加基础设施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单凭当地政府的一己之力是很难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需要适度借助于社会资本的力量来提供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因此采用PPP模式增加的供给就是物有所值的。

  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社会资本往往在某个行业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提供全产业链的整合服务,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借助于社会资本的力量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并激励社会资本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也是物有所值的体现。

  三是改进政府治理方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PPP模式是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重要的机制创新。PPP模式推进的过程也促进了原有的政府治理体系和方式的创新,政府逐渐退出微观事务的管理,而更加注重整体规划、环境营造等宏观事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PPP项目物有所值的体现。

  张汉同时表示,PPP经过三年多的快速发展,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权威学术机构的指导,北京大学PPP中心的成立正逢其时,可以及时研究PPP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并指导PPP实践,确保PPP发展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PPP发展中的问题既有宏观的顶层设计问题,也有微观的回报机制设计问题,还有中观的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能力建设问题。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北京大学PPP中心组织研讨,以进一步明晰未来PPP的发展方向,为难点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进PPP项目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