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决策层已讨论明年政策基调 降息微乎其微

2014年11月06日 01:45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降息是不是遥远的事?

  李德尚玉

  随着经济下行,市场对全面降息的猜测愈加强烈。

  昨日,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近日,决策层内部召开会议,对明年经济分项预测,并对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及整体政策基调进行了讨论。知情人士预测称,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呼吁降息声音不绝于耳

  “近期降息一事应是子虚乌有,我个人预计,明年社会融资规模将继续负增长,大约-10%到-5%。”大战略(中国)投资管理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陆俊龙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预测称,明年M2会被控制在12%~12.5%的区间内,无风险利率将会继续上行。

  陆俊龙同时分析称,今年上半年明显放水过大,直接导致今年的改革和转型再次放缓。具体的,M2应该努力控制在12%~12.5%;社会融资投资增速控制在-10%至-5%这个区间。“尤其不能再以定向调控抑或其他行政手段硬去压低利率,因为这扭曲了市场的风险定价,扭曲了资源配置,扭曲了改革和转型。要让货币政策帮助清除产能过剩、僵尸企业,不能再不顾经济形势一味地让企业被动加杠杆。我个人认为,道德风险必须在2015年彻底打破。”陆俊龙表示。

  从记者了解到的多数观点来看,普遍认为,决策层不倾向于全面降准、但呼吁降息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不久前,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认为,全面降息具有约束条件。钟正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第一个约束条件是收益率倒挂的倾向。“现在一年期定存维持在3%,七天回购利率已经是3.2%以上的水平,收益率是倒挂的。从历史上看,央行[微博]也会先继续引导货币市场的利率下行,然后才有一步到位的宽松。”钟正生说。

  钟正生认为,第二个约束条件就是央行对于负利率的关注。“现在一年定存利率是3%,如果下调50个BP的话,就是2.5%。而今年年末或明年初,通胀可能会超过这一水准,到时候重新进入负利率时代。”其次,还要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应对,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制约,或者说中美货币政策的联动问题。

  钟正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道:“为什么央行不倾向于全面降准或全面降息?从更高的层次来看,个人认为,也是因为传统货币政策‘被绑架’了。也就是说,全面降准和降息已被贴上‘全面宽松’的标签,与‘定向发力’相悖。给商业银行5000亿的SLF、定向降准,相当于是一次全面降准的量级;而一月之内连续两次下调正回购利率,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降息的前奏。所以,央行是在做货币宽松的事情,但是贴的标签是不一样的。”

  明年投资增速预计可达14.8%

  不久前,钟正生亦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明年下调经济增速目标是大概率事件。他表示,明年增长亮点不多,新兴市场的前景不确定,外围经济温和回升,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上不了很大台阶。房地产投资的调整不可避免。明年房地产投资全年维持5%或者略高一点的增速。制造业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解决,很难有实质性的强有力好转。明年的增速目标很可能要下调。”

  钟正生说:“货币政策不需要太多刺激,财税改革也可以更多地推进,地方政府的债务治理可以更规范。但如果一定要维持更高的增速,这一切都是很难达成的。”

  陆俊龙亦向本报记者称,据他预计,2015年GDP实际增速为6.8%。他称,明年的投资预期为投资增速14.8%,三部分的投资增速预测为地产投资增速11.5%,制造业投资增速12.7%,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增速20.5%。在出口方面,2015年出口增速4.8%。消费方面,2015年消费实际增速10.3%。

文章关键词: 降息货币政策政策基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周永康案将向社会公布 现仍在调查
  • 体育欧冠-梅西平纪录巴萨2-0 9人曼城1-2
  • 娱乐台媒称黄奕欲报案 告前夫诽谤染毒淫乱
  • 财经国企高管薪酬参照公务员标准 将双轨并行
  • 科技电商网售玩具鞋类等产品不合格率超30%
  • 博客杨澜声明:加入美国国籍等消息不实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穿黑丝配高跟上课 学生称不瞌睡(图)
  • 易宪容:俄罗斯或成全球危机黑天鹅
  • 徐斌:全面降准降息可能性急剧增大
  • 叶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之路
  • 朱大鸣:楼市最大风险不是美国收水
  • 冉学东:中国马歇尔计划与四万亿外储
  • 沈建光:资源品市场化改革恰逢其时
  • 连平: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抑或应运而生
  • 钮文新:不要给“一路一带”添堵
  • 齐俊杰:中国需要马歇尔计划
  • 余丰慧:银行存款减少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