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迷局

2013年11月25日 13:43  《小康·财智》 
图片为《小康·财智》封面(图片来源:《小康·财智》) 图片为《小康·财智》封面(图片来源:《小康·财智》)

  民营银行迷局

  只有存款保险等配套制度出台后,民营银行的推进才会进入加速期。

  部分筹建民营银行企业

  申请企业

  地区 简介 申请企业 地区 简介

  中关村管委会召集 北京 是由众多民营资本发起并参与的民营银行 腾讯控股

  广州 已递交了申报请示,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香江集团

  深圳 注册资本暂定为30亿元,其中80%为自担风险股份 中德产业园

  广州 是目前全国唯一由行业协会主导,由特定产业集群的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

  红豆集团

  江苏 名称已获工商总局核准 凯乐科技

  湖北 初步拟定注册资本为20亿

  苏宁云商

  南京 A股首家宣布试水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 华峰小额贷款公司

  温州 公司高层未来有两个打算,一是将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民营银行;二是或再申请成立民营银行

  吉祥航空

  上海 吉祥航空母公司上海均瑶集团曾与银监部门沟通过设立民营银行事宜

  美的集团

  广东 美的集团内部已原则通过设立民营银行的议案,并获佛山市及广东省相关部门支持

  文|张亚雄

  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各部委纷纷表态支持,银监会的几条新规,特意明确了支持民资进入区内银行业,此消息一出,再次点燃了广大民间资本对创办银行的热情。

  银监会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民资办已银行,似乎触手可及。

  民营银行不新鲜

  中国不是没有民营银行。

  民生银行在1996年成立之初,13.8亿的资本金中,85%来自非国有企业。2004年浙商银行成立时,15家股东中,13家是民营企业。

  另外,大量民间资本已经以各种方式进入银行业,参与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招募和股权优化。有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资已经占有总股本42%的比例,城市商业银行中民资已占总股本52%,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所占比例已经超过92%。

  尽管如此,曾任银监会办公厅主任、现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赖小民认为,相对于资金雄厚、利润充沛的几大国有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民资所占的份额实在太小。

  而这种金融资本高度集中的银行业生态,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更不利于服务于实体经济。

  赖小民认为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已成共识。

  而保育钧、郭广昌、厉以宁、周德文等官员学者在不同场合呼吁,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鼓励民资进入银行业,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十分必要。

  政策的门一直大开

  事实上,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对民资进入银行并无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和马蔚华曾对记者表示,“从没有听说会对民间资本开设银行有何限制,且现在也没有限制,包括二级市场。”刘明康也说过,“有关部门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对’以民资作为主体发起人设立民营银行’进行限制”。

  不仅没有限制,2012年5月26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细则”。业界分析,《意见》中3个细节值得注意: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允许单个企业及其关联方阶段性持股比例超过20%;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

  应该说法律与政策层面,对民资进入银行业已经打开了门,如何迈腿进入还给出了指导。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指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改制为股份制银行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可以成为股东。已有的股份制银行在增资扩股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可以成为新股东。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民间投资者同样可以成为股东。

  2.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后,民间投资者通过购入股票而成为上市银行的股东。

  3.民间投资者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可以申请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商业银行,经金融主管机构批准后,这样的商业银行就是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4.农村信用社转让给民间投资者。

  除了上述四种方式以外,厉以宁还提出,采取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模式,商业银行作为子公司存在并开展活动,民间投资者参股于母公司,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一种方式。

  看起来,民资进入银行并没有法律与政策层面的障碍。

  真的没障碍?

  在温州金融改革拉开序幕时,民资对成立银行热情高涨,企业家们跃跃欲试。几番努力下来,新的民营银行仍是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认为,问题在于民资开设银行的行政审批管制,造成事实上民资真正办银行障碍重重。

  温州商人杨嘉兴曾经成功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民营金融机构——温州市鹿城城市信用社。他在听说温州金改试点批下来之后,兴奋地写好了筹备“温州农村发展银行”的可行性报告、章程、计划书,甚至20亿的筹股计划已经得到热烈响应,但却发现,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愿意接收他的申请。

  杨嘉兴并非是唯一想进入银行业的民间人士,近年来温州已有中瑞财团筹办建华民营银行、多家温州商会筹办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温商筹办华侨银行等多个民间资本想进入银行业的案例,但至今为止无人取得成功。

  温州商人的热情与政府管理部门的谨慎形成鲜明的对比。

  今年7月,金融“国十条”中关于“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表态,再一次激发杨嘉兴的银行梦。“当试验品、小白鼠都可以,敢死队也行。”68岁的杨嘉兴,将再次组织民营企业家申报民营银行。

  玻璃天花板

  商人们说,“只要给我一个银行牌照,我肯定能挣到钱。”而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为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防止资质不良的投资者对银行业可能造成的损害,保护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投资者进入银行业需要满足一定的审慎条件。”

  对这种语焉不详的解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指出,银行业的准入门槛的确比一般的企业高。高可以,但是一定要清晰和透明。

  这些条件清楚吗?据称,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及《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监管规章中,都有具体详细的办法。

  如果说政府部门在接到申办银行的民营企业申请书之后,指出有哪些不合规之处,这个说法就是成立的。但是政府没一个部门出面接收申请,这个玻璃天花板就真实存在了。

  郭田勇“透明度”一词,可谓一针见血。

  风险,必须考虑

  如果说政府过于谨慎也许有失偏颇。资本追求的是利润,投机性强,而银行更多的还要承担金融风险和社会责任。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直言,金融业的高额利润是吸引各路资本的原因之一。2012年三季度数据显示,沪深两市银行业上市企业资本回报率是16.59%,确实很高,但同时必须看到,资产利润率很低,只有0.99%。

  吴晓灵说,“历史上,国家曾给了民营资本许多次参与金融的机会,但并没有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从1980年代开始,特别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对民资完全开放,发起成立城市信用社没有任何身份的限制,街道企业、私人企业都可以发起设立城市信用社,后来城市信用社出了很多风险和坏账。唯独一个例外就是民生银行,但是民生银行的背景是工商联,所有的经营管理者都是由工商联推荐,最开始去的都是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大区行长,而它的股东并没有经营的实际权力。”

  因此,现在专家们讨论最集中的是,如果让民资很方便地开设银行,一旦出现挤兑甚至银行破产,此时谁来为之兜底?银行承载的金融风险涉及面广,面向公众,严重时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个风险如何控制?

  因此可以理解监管部门的谨慎,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民资进入银行业大幕已经拉开,但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初期放行的民营银行数量不会太多,可能给予有限业务牌照。

  由此带来几个热词: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处置和银行退出机制。

  央行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认为,金融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不应该是充分竞争,而应是有限竞争,因为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彻底解决好金融机构的倒闭和退出问题。

  必须进行的冷思考

  目前,阿里巴巴[微博]、苏宁、京东、腾讯、美的、格力等知名企业均有意建立民营银行。

  相比曾成功开办城市信用社的温州商人杨嘉兴,这些从未涉及金融领域的企业做银行或许更令人担忧。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微博]的话来说,“目前上市银行市盈率、市净率都在不断创新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民营企业难道不需要考虑一下,进入银行业以后的发展问题吗?”

  业内人士分析,企业办银行,就怕是利用银行的身份只为自己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至于怎样做好金融业务反倒无所谓。这样的心态是很糟糕的。

  此外,地方政府深度介入民营银行的设立,也可能带来诸多问题和风险。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目前多个地方政府积极争取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落地到自家”,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甚至亲自奔赴监管部门游说。某些地方政府在尚未有完善的业务定位、发展思路、风控设计、兜底机制等方案的情况下,就争先恐后地希望设立民营银行,主要是认准了“银行牌照”是稀缺资源。

  监管部门的审慎态度恐怕也来自于此。

  郭田勇的预计:在目前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的大背景下,定位于服务社区、小微企业、三农的民营银行可能是监管层认可的民营银行模式。并且,只有存款保险等配套制度出台后,民营银行的推进才会进入加速期。

  抽文

  银行业的准入门槛的确比一般的企业高。高可以,但是一定要清晰和透明。

  三问民营银行

  风险意味着制度建设,而不是裹足不前。所谓开放银行业,其基本内涵应该是给予民间资本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而不是区别对待。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李克强总理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银行业的改革备受瞩目,民营银行成立的脚步正在逼近。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7月,金融“国十条”出台,全国各地民资掀起民营银行申办热潮。9月,苏宁银行、华瑞银行、中联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获得名称预先核准。10月,有报道称,监管机构已将组建民营银行方案的设计权下放地方。

  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民营银行看起来似乎越来越靠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民营银行要想长久发展还需要跨过多少关卡?

  名称预核=大门打开?

  民营银行是个老话题,但是最近翻出了一些新花样,其中国家工商总局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原因就在于它近期预先核准了多家民营银行名称。

  乍听这个消息,很多人为之欢欣鼓舞,认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大门已经打开。不过,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此却是大泼冷水,他的解释是,名称预核准与实际拿到银行牌照完全是两个概念,预核准并没有实际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对此也持相同意见,在他看来,民营银行的名称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预先核准是个非常简单的环节,“什么是预先核准,就是你要办企业,想叫这个名字,国家工商总局在自己的数据库里一查,说行,没有重复,你的公司可以用这个名字,这就是预先核准。”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真正挂牌营业,王国刚称,这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复。

  其实,这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就好比生孩子,名字可以先起,准生证什么时候能够拿到则是另外一回事。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表示,这个距离可以很远也可以很近,“之前决策讨论的时间比较长,但真正批准到成立,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关键是决策层的决心问题。”

  风险如何兜底?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王国刚直言,“关键在于民营银行如何证明自己能够自担风险。”

  国务院办公厅7月5日正式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此后,国务院、央行、银监会等相关负责人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鼓励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如此看来,自担风险已经成为民营银行设立的基本前提。

  那么什么是自担风险?用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话说就是:其要义在于发起人要承诺风险兜底,即这类金融机构在用资本承担风险之后,还要发起人对剩余风险承担连带责任,对存款人进行适当赔付,避免经营失败损害存款人、债权人和纳税人利益。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王国刚的关注焦点在于它如何证明自己能够自担风险,而很多专家学者则认为民营银行究竟有没有能力自担风险,如何自担风险都还是个问题。

  目前,市场普遍对设立民营银行存在几大担忧:一是担心它的经营风险,金融业专业性较强,担心企业家难以胜任银行家;二是担心民营银行将其作为股东企业的融资平台,搞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三是担心民营银行经营不善,卷款跑路。

  有观点认为,单从目前申办民营银行的几十家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通过申办银行从而为自己缝个“钱袋子”的意图非常明显,由此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不言而喻。

  其实,市场对民间资本设立银行的不信任感由来已久,用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话说就是,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机制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金融业对民资开放,兴起了一大批城市信用社,但结果却是出现了巨额的坏账和很多风险,尤其是德隆系坍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风险更是给民资设立银行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于是,对于风险自担,有人提出期望让民营银行承担无限责任,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对此直言反对,他的理由有二:第一,在立法层面上,没有国有商业银行法和民营银行法之分,其他诸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或者外资银行都是有限责任制,如果单独要求民营银行承担无限责任,则是对民间资本的巨大不公;第二,无限责任制大多带有家族性,如果增资扩股,引进股东,那么在定价、资本配置等方面将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建议让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按照同一游戏规则运作,民营银行也依然适用有限责任制。

  由于中国未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直由国家信用提供隐性担保,政府也被视作最终的风险“兜底人”。但是随着民营银行设立的步伐渐行渐近,政府的这种角色显然将不再适宜。风险意味着制度建设,而不是裹足不前。所谓开放银行业,其基本内涵应该是给予民间资本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而不是区别对待。

  给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

  中国银行业作为一个“利润高到不好意思说”的行业饱受争议,要求面向民间资本开放银行业的呼声愈演愈烈,解决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打破金融垄断格局,服务实体经济,人们对民营银行寄予了厚望。但是这可能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王国刚分析认为,以设立民营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靠谱。“中国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会产生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这些小微企业先天不足后天不争,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较弱、经营稳定性较差,都说大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同样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银行就一定乐意贷款给这些中小企业吗?”

  至于期望借助引入民间资本,打破金融垄断,同样任重而道远。

  民营银行能否在目前的金融格局中立稳脚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诸多民营企业家之所以会坚信“设立银行一定可以赚大钱”是因为中国银行业的“高额利差”,但是这主要是中国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存款端的保护所致,一旦利率完全放开,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盈利模式都将发生重大转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强调,利率市场化对民营银行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教训就是金融必须回归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同样的问题,资本逐利,大银行不肯贷给实体经济,民营银行就会把钱贷给实体经济吗?

  在王国刚看来,要想真正打破金融垄断,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必须改变“金融是金融机构专利”的理念,将票据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发行等“金融权”归还给实体经济部门,激发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王国刚强调称,“中国金融业的问题,绝不单单是多几家少几家银行的问题。”

  抽文

  期望借助引入民间资本,打破金融垄断,任重而道远。民营银行能否在目前的金融格局中立稳脚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一个企业家眼中的民营银行

  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家一直都有一个“银行梦”。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 2013年,对于这些拥有民营银行梦想的企业家来说,这将是他们“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年吗?

  文|《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黄世再,是大中华集团董事局主席。大中华集团以房地产起家,在深圳创造了大中华交易广场、汇展阁等标志性建筑。在地产业取得成功的同时,黄世再正试图进入金融领域。他的目标是成立大中华民营银行,圆自己的银行梦。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政策,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从而让他燃起了希望。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银行高利润具有吸引力

  作为民营银行的代表,民生银行的成功引来了众多民营资本的关注。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一次论坛上说:“尤其像今年(2012年)……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他同时强调普通企业压力很大。“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银行远超实体经济的丰厚利润是趋之若鹜的根本。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15亿元,增幅13.8%。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24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平均增长12%。

  而近年来的实体经济发展却面临不少困难。一些中小企业资金困窘,盈利能力下降,出现亏损,甚至濒临倒闭。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资金面紧张的2012年,仍有部分制造业企业如华泰汽车,出现在了认购银行股权的名单中。

  无独有偶,部分未上市的城商行股份同样自去年以来持续受到热捧。包括大唐在内的一批制造业央企以及当地的政府投资平台,纷纷大手笔入股城商行。2011年底,大唐集团斥资14.1亿入股富滇银行,成为富滇银行并列第一大股东。

  “大家现在都知道银行是个金娃娃。地方政府也想方设法要攥在自己手里,一些实业企业也想把这个作为产业金融混合发展的跳板。”黄世再说。

  的确,银行的高利润和超强的融资能力吸引着民营资本挤破头想进入银行业。

  “众多民营企业深刻意识到开立民营银行是未来获得巨大利润的重要一步,也是缓解由于实体经济下滑导致的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又一收入来源。传统生产企业竞争都很激烈,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通胀压力仍未消减,由于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一些实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滑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像这样的未来预见性收益减少的上市公司争相独立设立或者联合同行业抱团设立民营银行的规模批量涌现是这两年的大势所趋。”黄世再表示。

  民营银行设立困难重重

  据统计,从7月5日至10月30日,2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包括华商银行、苏南银行、国融银行、苏宁银行、华瑞银行、客商银行等。这一情形被众多人士认为是民营银行设立实质性的第一步信号。

  “企业设立之前需要有名称,原则上企业名称是不能重复的,尤其是在同一个行业不能重复,所以需要申报名称看注册之前是否有别的企业使用过这个名称,这叫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按照规定,带“国字头”“中华”字样的需要到国家工商总局办理,进行名称预先核准,如果该名称没有使用过,国家工商总局办理核准登记,会发放“预先核准登记”证书,在核准登记后,六个月之内在所在地工商局办理工商登记,正式设立企业。这是常规意义上的预先核准登记。”黄世再告诉记者。

  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报送批准前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公司名称报送批准。

  由大中华集团发起的大中华民营银行正是因为名称属于“中”字头的,所以要报国家工商总局核准。

  “别简单看只是核准与否,这里面有很多程序要走。首先是企业所在地地方政府要同意,而且要大力支持,才能上报到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并不是接到申请就给予核准,还要看一些条件,和排队。原来我们想在大中华集团总部深圳市设立,但由于深圳市申请民营银行的企业实在太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我们正在密切地同地方政府接洽,选择注册地。”黄世再说。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的流程,黄世再表示,程序大致应为:“名称预核准-行业准入批准-工商注册”。

  根据查询,在银监会现颁发的具有金融许可证的机构中,上述银行还不在其列,这些银行只走过了名称预核准阶段,而最难的是行业准入批准。

  只有通过银监会审批的从事银行业金融许可证的牌照后,才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去募股到工商局登记。而这也意味着,上述22家民营银行的获准设立还未得到最重要的一关也就是监管层的通过。

  黄世再表示:“银监会还未对审批民营银行的关键法规进行披露,包括民营银行设立细则的出台、风险兜底的设计以及竞争的砝码等等。”

  “在具体的流程规则没有公布前,民企的准备可能是无用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地方政府的选择和偏爱很重要。而我们接触中代表监管层的声音也坦言,多年没有审批新设银行的经验,不如交给地方推荐。换句话说,如果连地方政府的关系都搞不好,以后怎么开展工作呢?所以,民营银行的设立,最关键的是看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这在我们筹备过程中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黄世再告诉记者。

  未来是个未知数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政府相关各方已就民营银行试点的有关事宜达成一致,可能包括:将给予民营银行有限业务牌照;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业务范围、开展业务区域、合格存款人等予以一定限制;发起民营银行注册资本金在5亿至10亿元之间;民营银行股东应为民营资本或社会资本人士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民营银行试点方案,不排除进一步修改的可能。

  “银行是以钱生钱的买卖,发起设立银行首先要拿出一大笔钱,而且是闲钱。按照目前所传的最低5亿注册资本金和9个发起企业计算,单个企业所需资金平均为5600万左右。而目前国内民企包括上市公司,能一次性拿出这么一大笔现金的,恐怕不多。另外这笔钱一定要是闲钱,这是因为作为特殊行业,银行的资本金一旦注入,基本上是没有抽逃挪用的可能的。而且,一旦经营失败,要由股东自担风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国家是不会兜底的。也就是说,股东要做好拿5600万打水漂的思想准备。这对于民营银行的发起人,无疑是严峻的挑战。”黄世再说。

  银行业人才稀缺也将是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瓶颈。银行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金融风险监控要求特别高的特殊行业,银行业对人才、技术和资本有着远高于一般公众性公司的监管要求。

  据记者了解,目前所有想开银行的企业家都不是金融业的行家里手,他们的打算也很简单,那就是大量聘请职业经理人,找懂行者来操持。问题是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扩张,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向国有商业银行挖人,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差不多只能再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挖人。能不能挖到真正的人才是最大的考验。还有挖来的人才能否同商业银行进行有力的竞争?

  “说实话,不是我对民营银行没有信心,只是现在的民营银行真的很难同国有商业大行竞争,你不要看到国有商业银行表面上盈利,其实内部竞争也十分激烈。银行这个行业几近充分竞争了,民营银行能否适应这个竞争,真是个未知数。”黄世再表示。

  源于“权力”

  只要有吸储的公信力,且有不愁收不回成本的权力依托,那么做这类钱生钱生意的买卖,是一本万利——因为无论是那些古代银行还是现代银行,其社会价值都在于能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文|塔夫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寺庙所开的“质库”,还是古代欧洲的可借贷钱财的神庙,这些史料中最早可以看到现代银行影子的金融机构,其诞生的背后推动力都是权力。

  其中,“质库”的起源是因为中国南北朝时各政权争相礼佛,甚至出现了皇帝偏要出家,大臣花钱赎回;北齐政权甚至将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来礼佛等奇事——因此,一类特殊的,绝对拥有“高薪特权”的“国家公务员”——“职业和尚”或“职业尼姑”出现了。

  由于这些“公务员”不劳动,收入却极高,且代表神在凡间行使权力,社会地位也高,因此那时的“佛考”——即获取这一“公务员”资格的过程,比当下之国考,可要火爆多了——在总量不过千万级别的人口总数上,竟然出现过百万僧侣的情况。不过物极必反,不断有头脑清醒的统治者出来“灭佛”,以保证社会劳动力数量,几经折腾之后,一些佛门弟子认识到,走单一的“侍君”路线风险太大,要另谋出路。

  这点小困难,当然难不倒这些未必真心礼佛,但却见过大世面的(当时“佛考”之难,不亚于当下的“国考”),高智商的寺院管理人才——寺庙有的是善男信女捐赠,又是神权的代表,具有公信力,且有菩萨、官府、各种地方势力帮忙讨债,在礼佛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搞点高利息的借贷活动,以获其利,一来促进了商业流通,二来佛门弟子也有了零花钱,岂不快哉?

  至于欧洲的神庙,虽由于古代欧洲史料编撰上,与中国相比,差距只会比专业和业余差距还大,留下的文字本就不多,信史就更少,不过因为近代发达后,门面也是要装一装的——因此像《荷马史诗》这样的诗歌也拿来入史,往往令人难以信服——但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值得信服的考古证据。

  例如人们从雅典、罗马一些神庙的遗址中,就发现了记述这些神庙在其辉煌的时代,如何大肆利用神权的“公信力”,将信徒所存入神庙的钱财,转手放出(利息额度不是宙斯说了算就是基督说了算,敢质疑其合理性就请你亲自去见他们以求解释),从而大获其利的事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早期的“业余银行家们”(专业为服侍神灵),其建立早期银行的动机显然不是成为“备受尊敬的企业公民”,但从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生意很好,经常顾客盈门——而且是在常因粗暴追债,而导致人们倾家败产的事情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由于历史常遵循一个规律,即在最初无序状态下诞生的事物往往更接近其本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有吸储的公信力,且有不愁收不回成本的权力依托,那么做这类钱生钱生意的买卖,是一本万利——因为无论是那些古代银行还是现代银行,其社会价值都在于降低整体社会的融资成本——当然,这其中的关键是有权力依托,不同点仅是古代依托的是神权,而在现代是世俗的法律或者政府审批权力而已。

  为何拒绝民资?

  虽然,从《商业银行法》中,我们找不到一条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条文,但无论是解放初期取缔公私合营的事件,还是上世纪80年代温州的小范围民营银行热被扑灭,再到2006年温州银监局否决“华侨银行”提案,都显示了我国以往的金融政策,确实是不欢迎民资进入的——其中原因也似乎并未被正面回答过——此前华侨银行提案得到的答复是“目前时机还不成熟。”

  这说明,在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金十条”,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设立银行以前,民资进入银行业最需要的——权力依托,是不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要拒绝民资?

  其实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答案,一个是理论方面对资本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相信中国学生不论是否看过《资本论》,都学过其中的这一句名言“资本从它的诞生的那一刻起,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血淋淋的、肮脏的东西”。

  另一个方面,我们所做的一些尝试,也没有得到全部积极正面的反馈——一个最近的例子是某股份制银行吸收民资股东后,不但屡次发生民资股东干涉银行业务的运营和人事任免(更换其亲信),而且还曾曝出与某地官员勾结违规操作的黑幕,并导致多名官员为此落马——这似乎说明,指望民资比国资更加廉洁自律是一个梦想。

  鼓励民资从事银行业的背后

  但是,这个情形从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金十条”,和今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几乎是一夜之间,腾讯、美的、新希望、吉祥航空、苏宁、奥康开银行、报喜鸟、红豆、正泰电器、雨润、中德金属生态城、三胞集团、华峰集团、阿里巴巴等民资企业全部宣布——要开银行——以至于有人评论说,神奇的银行,能让72行合并为一。

  虽然,现在主流声音是说,民资扎堆银行业是因为中国相对于美、日而言利差大,是利润诱惑的结果——且不说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因为日本是负利率负了20年,美国的利差也并非是一些媒体所说的小于2.5%,而中国正在放开利率管制,银行利差收窄已经不是预言而是现实),仅这一现象本身,似乎就能说明两个问题,或者说是鼓励民资进入银行业的意义所在:

  一个是,(在房贷大规模产生之前更是如此)政策制定者肯定希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后,能有效打破这一旧的资本循环体系,降低近几年以来,中小企业所抱怨的融资难问题,从而进一步降低整体社会融资成本。

  另一个是,在利率放开,银行业利差普遍收窄,国有银行的日子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悠闲的今天,在引入民资进入金融市场后,其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历史已经无数次说明,竞争越激烈,监管就越重要——否则最近那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会从微博上的口水战发展到让一个记者甘愿拿钱“编稿”,去做虚假报道,最后发展到司法介入的程度。

  而且,监管层面也不会轻易忘记,过去几年民资进入股份制银行后,所做的一系列并不能说让人放心的举动。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监管层对此做好了准备,并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毕竟,堵,更多显露出的是胆怯,而疏,则是更为自信的表现。

  富可敌国

  美国是金融霸权国,华尔街几乎就是当代全球金融业的代名词,华尔街上的银行乃至于遍布美国的大大小小的银行基本都是私人发起设立的,就连大名鼎鼎的、执全球货币流动性牛耳的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是地地道道的私人机构。

  文|老马

  政府发出关于“探索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的信号。一时间群情激昂,诸多尚未取得准生证的胎儿已经在孕育之中。

  据传有做空调的格力和美的、卖电器的苏宁、玩互联网QQ和游戏的腾讯、搞银行ATM自动提款机的广州御银科技、开发软件的佳都新太科技、盖房子的华峰集团、开飞机的吉祥航空、提供肉类和熟食的雨润集团、产服装的报喜鸟……热闹非凡。

  银行如何有钱,套用一句中国的老话:富可敌国。欧洲金融大国如英国、金融强国如瑞士,私营银行的资本庞大程度令人侧目。

  2012年英国GDP总量为1.2万亿美元,而英国最大的几家银行资产总和是英国GDP总量的4.5倍,达到约5.4万亿美元。2012年瑞士GDP总量为0.63万亿美元,而瑞士几家名列前茅的银行巨头资产总和则约为瑞士GDP总量的6倍,达到3.6万亿美元。

  2012年2月,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行政总裁斯蒂芬。赫斯特尔(Stephen Hester)公开宣布,放弃一笔100万英镑(约合1000万人民币)的年终奖金(2011年度),理由很简单,银行家薪酬的水平令公众和媒体愤怒,招致无数口诛笔伐。

  在欧美银行业界眼里,赫斯特尔的这笔奖金其实“不多”。

  20世纪初,有相同教育背景的私营部门雇员和私营银行业雇员的薪资水平大致相当,经过20余年到第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夜,金融业雇员的薪资水平已经暴涨到其它行业平均水平的1.7倍。

  2012年初,英国汇丰银行公布,其英国本土代码(高级)雇员(CODE STUFF)的平均薪资为120万美元英镑(约合744万元人民币),而其海外高级雇员的平均薪资水平为230万美元(约合1426万元人民币)。同期,汇丰银行有192人的薪酬超过100万英镑(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有5名高管的薪酬总计超过2770万英镑(约合2.7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汇丰给出的理由是其业绩数据也是同步上升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欧债危机进行时中,银行的业绩和薪酬的增长的确抢眼。

  西方金融大国的行业资产富可敌国,银行家薪酬亦高高在上,这是银行业被聚焦的一个光彩照人的侧面,银行业的另外一个侧面近年来也是为公众和舆论高度聚焦的,那就是银行业的健康问题。

  既然有富可敌国的辉煌,是否也有大而累国的隐忧?巨量的资产、巨量的交易、巨量的负债、巨量的泡沫,一旦泡沫破灭,银行业巨大的体量拖累整个国家的经济运作乃至于全球经济运作并非虚妄的想象。

  中国银行业发达水平和资产水平都远不及欧美,从欧美银行业面临的正剧和悲剧中,应可汲取到诸多营养。

  救还是不救

  表面上看,“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这个初衷的逻辑是成立且严密的,所谓自担风险就意味着,但凡企业经营活动必伴生风险,银行风险系数亦不容忽视。经营差了赔钱,则被挤兑和破产倒闭的可怕结局随行,银行业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涉及众多投资人和储户(对储蓄银行而言)的重大利益,风险自担在危机面前是否能够兑现?如果“自担”不成,谁来买单?

  美国是金融霸权国,华尔街几乎就是当代全球金融业的代名词,华尔街上的银行乃至于遍布美国的大大小小的银行基本都是私人发起设立的,就连大名鼎鼎的、执全球货币流动性牛耳的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是地地道道的私人机构。

  美国银行业历史上经历过诸多经济动荡,最剧烈的莫过于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还有2008年开始至今尚未终结的金融风暴。两次经济萧条的起因都源于金融投机,与银行业联系紧密。

  2012年11月6日,有百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投资银行)宣布其3年破产保护期结束,被称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案终结,雷曼正式关门大吉。照常理,这个私有投行的倒闭当是风险自担的范例。雷曼兄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以来,其连带后果却是世人始料未及的。有人指出,雷曼兄弟的倒下,是银行危机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

  一家投资银行的倒下,引发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引用金融业的一句术语:杠杆效应。雷曼兄弟破产案涉及的资产为6390亿美元(约合3.9万亿元人民币),约为美国8000余家银行总资产13万亿美元的5%,杠杆的撬动效果不凡。

  并非无人预见到雷曼兄弟倒下的后果,在事后的检讨中,不少声音认为,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及其决策班底在是否对雷曼兄弟伸出援手的问题上“犯了错误”。

  实际上美国政府在雷曼兄弟这匹骆驼濒临被一根稻草压垮之时,并非持完全见死不救的态度。雷曼兄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前三天是股市的周末交易日,雷曼股价狂泻。当夜,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华尔街巨头高层聚集一堂,会商如何挽救雷曼兄弟,参加会议的政商各界头面人物多达100人以上。

  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在中国海南参加博鳌论坛时曾经说过,不是美国政府不想挽救雷曼兄弟于倒悬,而是美国的“体制”妨碍了美国政府及时出手,就像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耽误了最佳救助时机,只好眼睁睁看着患者逝去。

  也有人认为,美国政府之所以未能出手资助雷曼兄弟渡过生死难关,可能与其资产负债表太烂、代价太大而救之无益有关。雷曼兄弟的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其注册资产与债务基本相当。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美国政府不救助雷曼兄弟不等于对面临灾难的银行都不出手。被美国政府慷慨救助的华尔街巨头也不乏其例。例如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证券巨头美林证券等,银行业巨头花旗也成为受助的幸运儿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给花旗银行以致命一击,最严峻的时候,花旗在纽交所的股价徘徊在1美元左右,2009年3月初曾经跌至0.97美元,比之2007年的57美元下跌了58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恶化,花旗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基本也等于无救之兆。

  与对待雷曼兄弟的做法截然相反,美国政府把花旗银行推进了ICU重症监护室,三次抢救花旗,在前两次注资450亿美元救助未能显著奏效,花旗股价跌至一美元以下危险区的时刻,联邦政府第三次对花旗进行抢救手术,将手中已经持有的250亿美元7%优先股权转为持有36%的普通股,为花旗筹资200多亿美元。

  结果花旗集团缓过劲来,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银行业重组的中坚,形成所谓主导美国银行业的六大主流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高盛集团、富国银行)之一。

  政府出手救助私有银行的钱显然是从纳税人的荷包里掏出来的,私人机构既然风险自担缘何又要由社会民众买单,自然引起各方的不满和声讨,其中最响亮的说法是因为这些巨头已经成为“大到不能倒”的怪物,这个怪物的枝枝蔓蔓深入社会经济活动和民生的方方面面,盘根错节,一旦倒下,会造成无法承受的坍塌。

  有人分析,美国政府干预下美联储为AIG提供800亿左右美元贷款的理由是:AIG倒闭,将拖累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AIG的体量过于庞大,任何单一的私人机构都无法承受接管AIG的成本。这个理由同样可以用于解读美国政府注资抢救花旗银行的行动。有声音指出,基于市场经济的原则,银行业不应该由纳税人提供最终的安全网,而监管者缺乏对这些庞然大物的监管也是酿成危机的缘由,缺乏相应的游戏规则约束这些庞然大物。

  英国政府也于2008年出手救助本国最大的私有银行之一苏格兰皇家银行,2012年由于该银行的盈利表现不佳,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英国政府曾经讨论再次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被救助后剩余的私人股份,英国财政部则不接受将其国有化的安排,认为应该令其重新私有化,只有在最有利于纳税人的前提下才可能考虑国有化。

  金融风暴中被救助的并非仅限于大到不能倒者,但一般而言,小银行直接破产的几率远大于银行巨头,2010年美国直接倒闭的中小银行有149家,1984年美国的银行及储蓄机构有大约18000家,到2013年仅剩8000家,其中的一万余家不是破产就是被并购。

  美国中小银行在金融危机瘟疫肆虐时,也不乏被政府推进ICU的幸运儿,在美国政府提出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总计1620亿美元的盘子中,涉及208家私人金融机构,受惠的不仅仅是AIG、花旗等巨头,也有不少中小银行。

  名为OneUnited的波士顿小银行曾经受到联邦政府的指控,认为其运营行为缺乏有效保险标准,缺乏有效的贷款项目名单、参与投机性投资、过度奖励高管等等。联邦政府提起执行诉讼,要求OneUnited银行高管归还银行资金购买的豪华座驾,责令其停止向银行出资购买而由高管个人使用的豪宅发放贷款。

  OneUnited银行并未承认也没有否认政府的指控,但提出辩解,表白OneUnited是首家由黑人拥有的网上银行,服务对象是低收入居民,美国财政部曾经对其颁发“社区发展金融机构”称号。而OneUnited居然获得1200万美元政府注资。

  媒体则抱怨,美国政府在纳税人一头雾水的前提下, “几乎毫无限制”地把资金用于救助私人金融机构,有滥用纳税人金钱的嫌疑。

  各自的活法

  虽然媒体至今还在痛陈银行业巨头的“大到不能倒” 弊端丛生,金融风暴后的银行业似乎格局依旧,大的还是巨无霸触角遍及全球,中小的也还在偏安一隅服务一方。

  以美国为例,美国银行业总量呈萎缩之势,2012年美国银行机构总数为71281家,比2011年下降176家,比2008年减少1124家。2011年美国银行业雇员21万6千余人,比2011年减少2732人,比2008年减少4万9千余人。

  美国银行按资产规模排个头高矮:1亿美元以下为小型、1~10亿美元为中型、10亿~100亿为大型、100亿以上为超大型。

  超大银行的资产规模比2009年膨胀了12.62%,小型银行的资产规模则缩小了16.7%。到2012年,超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在美国银行业的占比达到80%,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占比颇为寒酸,仅为8.99%(中型)和0.9%(小型)。超大银行的存款占比2012年为78%,小型银行的仅为1.1%。2012年,美国超大银行在银行业净利润中占比为80%,大型银行占比11.6%,中型银行占比7.47%,小型银行占比仅为0.67%。

  由此,美国银行业的集中度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大块头银行的垄断程度比金融风暴前还高,有人曾经认为,这种局面对小银行具挤压效应,其生存环境变差。

  大有大的滋润,小有小的活法,美国小银行的经营状况也在不断改善中。美国大多数区域性小银行已经归还了在金融风暴救助期得到的联邦政府的援助贷款,还新筹到数十亿美元的资本金,在股价表现方面,目前美国小银行的市盈率中位数仅为1.2,比预期中位数的1.6低0.4,颇具投资价值。美国目前仅剩下不到8000家银行和储蓄机构,其中小个子有4300余家,行业竞争程度降低,并购层面的资源价值在上升。

  比较精彩的数纽约第一银行,美国一家金融调查公司将其列入“美国最成功的小型银行”名录。纽约第一银行资历不深,成立仅24年,资产2.4亿,刚高过小型银行的平均个头。

  纽约第一银行以业绩击败了美国银行业巨头,2012年上半年,纽约第一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为2%,而号称全美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最佳的摩根大通公司的18亿基础资产收益率还不到1%,摩根斯坦利的收益率也是如此。从2009年到2012年,纽约第一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为11%,复合收益率50%,堪称经典。

  纽约第一银行发起人是台湾移民黄先生,1988年与朋友一起筹集了550万美元(约合3400万元人民币)成立该银行。黄先生的目标客户是纽约皇后区的亚裔小商户,包括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目标客户的选择有个小背景:非亚裔美国人的离婚率太高,贷款风险大。黄先生的客户钟爱期限为15年的商业贷款,到期时还可以展期5~7年。

  25年时间,纽约第一银行的资产做大了52倍,生意的火爆已经引起投资者的注意,上门洽谈并购者络绎不绝,但这家仅有40余名雇员的小银行目前的回答是:不卖。

  在全球另外一个金融大国英国,也有人在依旧寡头当道的英国银行业找到了小个子的快乐,一位美国银行家弗农·希尔在英国发起成立一家私募银行,筹集资本金2亿,投资人包括几位银行家、对冲基金持有者、房地产老板等。希尔的筹资额度完成得相当顺利,据说许多闻风而来的投资人还没来得及掏钱,希尔就因额满婉拒了。

  希尔本人从事银行业30年,是费城商业银行Commerce Bank的前老板, 2008年希尔将费城商业银行出让时卖得82亿美元。希尔转而专注英国零售银行业务,再次给这位银行家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2010年7月,希尔发起的伦敦麦德龙银行Metro Bank开业,两年之后,麦德龙银行已经在大伦敦地区开办了20家分行,麦德龙银行每月可以吸引到750个新开账户,其在伦敦霍尔本地铁站的麦德龙银行旗舰分行吸收到的存款余额多达2亿美元。连希尔本人都大呼惊喜:从未看到过如此快的业务增长。有人认为,希尔的成功在于其把美国银行业的服务模式复制到英国,打破了英国银行业的陈规旧习。

  人口大国印度的银行业之路则走出了自己特色,1970年之后印度银行业经历了大规模国有化,然后私有银行蓬勃发展,到金融风暴前,印度私有银行曾经占有全国25%左右的市场份额,当时曾经有人预言,在10年~20年之间,印度国有银行将被完全挤出印度银行业,私营银行的吸储能力相当强。

  金融风暴吹走了这件美丽的私营银行纱丽,消费贷款坏账和外资撤离令印度私有银行受到重创,号称印度最大的私有银行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曾经被传言破产。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景气中印度民众发现,私有银行的风险承受力较之国有大银行要弱得多,在私有银行头寸吃紧、放贷困难的情况下,国有大银行如占印度市场份额五分之一的国家银行头寸很富裕,放贷依旧积极。印度民众的存款银行选择一下转变了目标,储户在ICICI的存款有十分之一在一年内转储到国有大银行,一般认为这是民众对银行信心的充足度指标。

  时下,印度私有银行占有印度市场四分之一份额,国有银行控制四分之三的头寸,在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彼此相安无事,关于私有银行会吃掉国有银行市场的预测目前基本看不到多少可能性。

  抽文

  政府出手救助私有银行的钱显然是从纳税人的荷包里掏出来的,私人机构既然风险自担缘何又要由社会民众买单,自然引起各方的不满和声讨。

  图说

  2008年10月6日,雷曼兄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在向“政府重组与监管”委员会就雷曼破产一案做证后,脸上阴沉的经过国会山门前,受到抗议者嘲讽和抗议(抗议者手中所持牌子上写着“骗子”)。

  民营银行将成为“金改”焦点

  ——专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

  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民间金融机构的设立,将成为未来相关金融改革的焦点内容。不仅政策上肯定和促进了民营银行的设立,同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降低等,都对民营银行的建立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文|《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小康·财智》:目前民间金融、小微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已经在呼吁为民间金融正名、松绑。您怎么看待小微金融、民间金融在未来的发展出路,他们的发展在未来金改中将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焦瑾璞:从金融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当前实体经济对金融业的现实需求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利率市场化等推进相对谨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出发,小微金融服务的改进与上述实质金融服务需求都程度不同地相关,并有潜力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

  但近年来,微型金融在中国得到了积极培育与发展,截至2013年9月,我国共有7398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达7600亿。但作为金融发展新领域,涉及到利率、主体、风险管理、信用评级等诸多争论,微型金融的发展模式有待完善。结合我国的情况,未来微型金融的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使更多人从贫困走向富裕。其次,要与金融改革的方向相一致。推进金融包容性发展,构建正金字塔形金融体系,将是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目标。第三,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与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也是一致的。从以上几个方面也可看出,微型金融的发展将大大加快金改的进程,进一步实现金融改革的目标。

  《小康·财智》:多年来您一直在呼吁,应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参股现有的中国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和改造。在民营银行的申请筹办稳步推进过程中,在您看来,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前景机遇?

  焦瑾璞:这几年,民间资本的相关政策出台了很多,但民间资本如何进入金融领域则进展不大,在具体贯彻落实上更是处处有限制,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门打开了,但一扇扇窗户却没有打开”,造成实际上的民间资本即使想投资或者进入金融领域,但如同“爬在窗户上的投资者,前途一片光明,却没有出路”。

  但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统计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其他融资渠道为5.5%。抽样调查显示,浙江省宁波地区民间融资约85%用于生产经营,温州地区约为93.3%,台州地区的民间融资甚至占到企业资金总数的50%左右。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缺乏热情、效率低下,让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民间金融机构的设立,将成为未来相关金融改革的焦点内容。不仅政策上肯定和促进了民营银行的设立,同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降低、金融业发展环境逐渐转好、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都给民营银行的建立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小康·财智》:您怎么看待民营银行未来发展中的阻碍与挑战,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监管和得到政策扶持?

  焦瑾璞:目前仍存在不少影响民资进入银行业的问题,包括利率没有市场化、商业银行破产条例还没有颁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前提是“自担风险”等。 但随着政策的出台,民营银行的发展空间很可能被扩大。政策层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贷款的财税支持力度。有关部门应大幅降低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减征、免征或返还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放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存贷比限制以及呆账核销条件,尽快建立金融支农风险基金,通过财政贴息、专项补助等形式建立健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要进一步促进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要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应鼓励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农民蔬菜大棚、农村房屋产权等抵押质押贷款工作试点,切实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贷款抵押难问题。

  目前监管层面已明确鼓励民资进入银行业,但进展尚不明显。譬如,根据银监会去年5月26日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有突破的地方主要在于民营企业入股村镇银行方面。监管还需加强,例如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为民营银行的建立提供保障,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有利的环境;逐步完善奖惩共济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业务,各地政府可根据贷款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发挥财政对新兴农村金融组织信贷投放的杠杆撬动作用。

  《小康·财智》:目前我国小额金融在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挑战,如何解决与克服难题?

  焦瑾璞:结合目前小微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的金融体系状况,小微金融的未来发展面临五大挑战:一是为大规模群体的金融需求扩展高度的金融服务;二是不断拓展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群体;三是降低客户群体和金融服务提供者双方的成本;四是监管机制的完善;五是扩大小微金融机构规模,丰富机构类型,扩大融资范围。

  针对以上面临的挑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首先,进一步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二是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确保贷款安全,降低风险;五是强化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信息服务等,拓宽服务领域,增加利润来源渠道。

  为“弱势群体”做好金融服务

  ——专访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

  作为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坚持差异化经营,走差异化道路的浙江台州银行,在民营经济繁盛的浙江,他们如何为小微企业做好金融服务,如何看待民营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谢成军

  《小康·财智》:在台州银行的实践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突破性的成就?

  黄军民:在台州银行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有两个突破性的成就:一个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一个是农户的金融服务,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一方面我们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另一个方面也为一些原先在金融体系里面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提供服务。从小额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一起做,从商业上,我们发现了这个值得做的市场,然后一直坚持下来,这也是现在国家一直倡导的,我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坚定,这是我认为台州银行的一个成就。

  《小康·财智》:您怎么看待民营银行未来发展中的阻碍与挑战,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监管和得到政策扶持?

  黄军民:从政策层面来讲,一开始可能要扶持一下,但总体来说需要相对公平的环境。像某些政府财政类的资金可能会指定某些银行可以存,某些银行不可以存,这可能会人为地造成一些不平等。

  《小康·财智》:目前我国小额金融在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挑战,如何解决与克服难题?

  黄军民:第一个挑战是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有些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做什么都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传统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电商等,这些商业模式的挑战,有些转得过来,有些转不过来,转不过来的就很容易死掉。这就需要我们银行演变,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个挑战是同业竞争的挑战,因为现在跟以前不一样,银行不断的跨区域经营,现在也允许一些区域性银行交叉设点,等于说银行的竞争越来越充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更多银行的目标市场会往下移,从而使同业之间的竞争手段越来越丰富,面对同业竞争,我们台州银行所采取的措施是差异化营销。

  第三个挑战是小微金融领域永远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所以小微金融比较难。有时候往往在了解信息的第一关就是假的,或者是不正确,不完整的,这样的挑战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一些信息平台的构建,像美国、中国台湾这些地方信息公开化之后,更加有利于标准化的发展。从台州银行这个层面来说,我们会继续立足于小微企业,充分发挥我行25年扎根小微、服务小微的经验,以社区银行的这种商业模式,跟客户交朋友,努力打造成为专门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先银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东伊运”承认发动天安门恐袭事件
  • 体育NBA-加索尔20+10湖人三连胜 视频
  • 娱乐英媒:布莱尔邓文迪曾背着默多克多次私会
  • 财经任志强批央视“房企欠税报道”愚蠢无知
  • 科技奇虎360诉腾讯垄断案明日开审
  • 博客张艺谋发言人:回应“超生”质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8岁女生连考6年公务员 99万人国考
  • 朱平:比特币能接棒房地产吗
  • 金岩石:股市指数将上涨一倍以上
  • 水皮:许家印的胆肥了吗
  • 林起:欠缴3.8万亿土地增值税真相
  • 张庭宾:中国会出现倒闭银行吗?
  • 薛兆丰:权利从来是人赋而非天赋的
  • 叶檀:延迟退休为什么行不通?
  • 姚树洁:青岛石油爆炸暴露安全漏洞
  • 马宇:实化改革小组必须弱化发改委
  • 姚树洁:即刻失败证明政府扳不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