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货币政策难振世界经济

2013年03月04日 14:28  中国金融杂志 

  魏革军

  世界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并陷入低迷,许多经济体都试图通过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先后多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频繁通过扩大购债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欧洲中央银行长期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并启动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日本为应对经济不景气和长期存在的通货紧缩,长期施行“零利率”政策,向市场空投货币,促使货币竞争性贬值,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主要经济体频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有观点认为,量化宽松的政策会引发主要货币竞争性贬值,导致一定程度的货币战争,不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可持续稳定增长;也有观点认为,宽松政策将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全球货币“放水”将降低发达国家的资产收益率,改变国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资金可能大规模流入新兴国家,给这些国家的资本账户管理带来新挑战,并加剧资产和通货膨胀;也有观点担心,过度宽松的政策不仅使中央银行丧失应有的独立性,也加剧了货币民族主义倾向;还有观点认为,在越来越开放的世界环境下,货币政策逐步被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因素,演变成维护稳定、增长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各经济体频繁使用货币政策?存在决定意图,货币政策频繁使用与特定时期经济发展需要有直接关系。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低迷和长期不确定性,宏观政策目标诸如增长、就业、国际收支、物价始终处于摇摆、波动状态,各国因而都希望通过宽松的政策为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给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增强市场信心。频繁运用货币政策也与中央银行独特作用有关。中央银行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通过自主运用和创设政策工具,可以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全社会的信用能力,这为货币政策的灵活使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货币政策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相机抉择,调整频率也无明确的法律限制,决策更为直接,程序相对简单,政策操作也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先后实行适度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存量有了明显增加,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货币总量的增长既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也与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金融结构相适应。它既要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又要适应经济货币化信用化的需要,同时要反映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的需要,这种增长是中国经济转型期所伴随的体制现象。

  从长期看,单纯靠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不能拯救世界经济,更不能代替改革,反而会加剧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主要是发达国家过度负债、过度使用金融,以及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国际金融秩序造成的,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改革,促进全球再平衡。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坚持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政策,努力促进经济转型,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汇率,为全球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全球经济再平衡关键在于主要经济体加快结构改革,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改革;改善私人部门需求,促进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加强政策协调,摈弃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确保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深化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反映和适应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妥善处理好货币政策、财政整顿与经济复苏的关系,在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中期财政可持续,并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NBA-科比34分湖人胜 林书豪21+9火箭胜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发改委副主任: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没可比性
  • 科技马云: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考研占座出恶毒标语:再占断子绝孙(图)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
  • 郭世邦:电商信贷还是银行传统信贷翻版
  • 聂庆平:转融券试点启动对市场意味什么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
  • 于晓华:国五条只能刺激房价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