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大总编辑《第一时间》批银行太暴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8日 14:08  CCTV《第一时间》

  26号的下午,建设银行在北京和香港两地举行了2011年业绩发布会,年报显示,建行2011年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169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2%,每天就净赚4.64亿元。似乎已经是有所准备,建行副行长庞秀生一开始就表示,虽然数字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但银行不存在暴利。建设银行的庞行长,对于外界给予的评价,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银行存在暴利的说法,银行挣多少钱才算是暴利,银行的利润怎样才算是合理的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采访了多位媒体的总编辑,来听听他们给出的观点。

  《新华每日电讯报》:银行“好业绩”为何难得“好评价”

六大总编辑《第一时间》批银行太暴利

  《新华每日电讯报》副总编陈凯星说,我们的银行可谓捷报频传。但有一个现象让人困惑,那就是“好业绩”却没有得到“好评价”。 客观地说,这些业绩的取得,离不开近年来银行业的改革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但为何没得到好评,甚至还引人反感呢?陈副总编认为,目前利差收入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普遍超过80%,这是国外一些银行望尘莫及的。现行的利率体制,让银行有了天然庇护,垄断自然会有高额的利润,而且,这种赢利模式还有更让人担忧的问题,首先,它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博弈。其次,意味着风险。另外,还意味着与民争利。《新华每日电讯报》的副总编陈凯星认为,根本出路在于推进改革和加强监管,打破信贷市场上的垄断局面,更多地培养中小金融机构。只有这样,银行业赚钱,才能赚得堂堂正正。 

  《中国商报》:有垄断 就有暴利可能

六大总编辑《第一时间》批银行太暴利

  同样,对于银行是不是存在暴利的问题,中国商报的副总编辑魏稳虎也发表评论说,除了利润率等数字外,关键要看这些利润是怎么得来的。如果是用正当的市场竞争手段得来的,那么挣的钱越多,说明这个企业的竞争力越强。但如果是靠垄断、靠寻租得来的利润,那么挣一分钱都有暴利的嫌疑。魏稳虎认为,由于存在准入限制,我国的银行业属于行政性垄断行业。银行与银行之间所谓的竞争,也是兄弟之间的虚拟竞争。一个垄断,各大银行完全可以坐享制度带来的滚滚财源;一个垄断,老百姓即便对提供的服务不满意,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说,有垄断的存在,就一定有暴利的可能。

  《光明日报》:暴利应该是一个更大的数字?

六大总编辑《第一时间》批银行太暴利

  光明日报的评论部主任董郁玉发表文章认为,银行日赚净利达到数亿,还否认这是暴利,这已经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了,董郁玉认为,这使得大家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究竟是银行的经营者在数字上与常人认知不同呢,还是银行行长们认为暴利,应该是一个更大的数字。这个问题促使着所有的人都想问问行长们,在银行的眼里,每天赚多少钱才算是暴利?光明日报的文章认为,中国的银行业绩与其服务,与其经营能力,与其客户的利益并不存在正比例关系,其利润是在高息差、多收费、少服务的基础上取得的。中国的金融市场,没有如国外金融市场那样可以为银行带来巨额利润的衍生产品,中国的银行利润,几乎全部受益于其市场垄断地位。银行减少服务,少设网点,在节省了大量成本的同时,又向客户转嫁了大量成本。光明日报的评论部主任董郁玉在文章的最后,给银行的行长们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利润不是暴利,什么才算是暴利呢?

  《小康·财智》:银行业享受着垄断的盛宴

六大总编辑《第一时间》批银行太暴利

  《小康·财智》杂志社总编辑舒富民(微博)的观点,他认为,暴利是个相对概念,一看社会资本整体的赢利状况,二看获取利润所付出的努力。但很可惜,我国的银行也至今还是相对的垄断行业,而且,还存在收费不合理,不透明的情况。虽然从利润率或者增长率来看,银行可以对“暴利说”进行一个解释,但一面是银行业享受着垄断的盛宴,一面却是民营企业面临贷款难的现实问题,一面是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利率微利甚至负利的情况,一面却是银行每日净赚4.64亿元的现实成绩,这些矛盾,的确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如果银行能充分竟争,能优质服务,不再吃垄断的饭,相信利润再高,大家也会给予认同。

  
   《长江日报》:银行败军反驳暴利说

六大总编辑《第一时间》批银行太暴利

  长江日报评论部主任刘洪波今天的文章也认为,去年银行在感叹钱都赚到了“不好意思”,今年又在纷纷为自己的暴利辩解,银行的口风之所以在变,是因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的确需要有一些解释了,在其他行业挣钱乏力的时候,金鸡独立的银行利润,的确让人反感。但建行的这番解释,却是一个越描越黑的过程,建行的解释是,自己的盈利水平,在银行业里面还是差劲的,庞行长很谦虚的想告诉大家,自己这点利润,只是银行业内的一只败军,最多只能跟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刘洪波认为,败军尚且如此,做得好的银行,岂不是能挣出个天文数字来?这个行业眼下的状况,最简单的理解只有两条,首先,银行业里,绝不会有亏损的企业,其次,只要是个银行,再差也能强过做实体企业。

  《江南都市报(微博)》:百姓何以“眼红”银行暴利

六大总编辑《第一时间》批银行太暴利

  江南都市报副总编辑吴志刚也发表文章,他说,沪深两市已披露年报的7家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3913.97亿元,贡献了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近50%的净利润。其中单单建设建行一家,2011年每天都能净赚4.64亿元。如果说这种状态下,还嫌赚钱不够多的话,今后中国的银行业利润,则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有着国家队的身份,收着不透明的收费,吃着名列世界前茅的利息差,创造着不能分给储户的暴利,拿着谁也管不着的高薪,面对这样的优势,总编辑们也很想问问银行的行长,能在这样的单位上班,试问谁能不眼红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