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养老金入市被误读 股市引金需先练内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2日 14:58  新华网

  新华网深圳3月22日电(记者武彩霞、赵瑞希)21日,在广东省1000亿元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消息的刺激下,股市并没有出现“大涨局面”,沪指收盘微涨1.36点,涨幅仅为0.06%。专家认为,股市只有解决了过度投机的问题,才能让养老金放心进入。因此,股市要引“金”,还得先练内功。

  地方养老金尝试投资多元化

  养老金又称“保命钱”,一直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投资。但是,随着通货膨胀的走高,低收益慢慢演变成了“负收益”。过于保守的投资方式导致养老金隐性缩水,备受社会诟病,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20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消息称,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1000亿元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地方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打破了此前地方养老金仅能用于购买银行存款、国债的局面,其投资渠道拓展到金融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股票和直接股权投资(实业投资)。

  数据显示,广东省社保基金收入总额和结余居全国首位。2010年,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39.15亿元,社会保险基金结余599.34亿元,滚存结余329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5%;2011年,广东省社保基金结余增速进一步加快,前11个月结余就达到1100多亿元,结余总额达4413亿元。

  而广东省财政厅2011年5月份提交给广东省人大的一份报告显示:按照政策规定,广东省社保基金只能存银行和购买国债,基金收益率在3.5%左右,明显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已呈现隐形缩水。以养老基金为例,纳入各级财政专户管理的基金资产2247.51亿元,占基金滚存结余总量的98.73%。其中,银行定期存款占基金资产总量的91.25%,债券投资占1.63%,另外还有活期存款和暂付款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2001年至2011年的11年里,全国社保基金共实现投资收益2847亿元,年均收益率为8.41%,比同期通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

  全国社保基金于2003年6月开始投资股票,历年股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平均比例为19.22%,累计获得投资收益1326亿元,占全部投资收益的46%;年化投资收益率达到18.61%,比全国社保基金累计平均收益率高出10个百分点。

  此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从2006年开始受托管理中央财政补助9个试点省市做实个人账户资金。截至2011年底,共受托管理个人账户基金本金543.62亿元,获得记账收益及风险准备金114.31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10.27%。

  短期对股市影响有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总额2.8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2万亿元。以此数据计算,即便很小比例进入股市,也会对市场起到极强的提振作用。

  21日,顶着养老金“入市”的重大利好,股市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资深股民文与其(化名)表示,地方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消息使市场上涨的预期重新抬头。从长线来看,养老金进入股市将是趋势,但是并不代表马上会给市场带来很多新增资金,而且这个概念已经被反复炒作,其持续性有待观察。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说:“养老金作为强大的买方入市,可改变市场偏向融资者的惯性,重新平衡融资者及投资者力量,增加蓝筹股的需求、提升公司治理、推动股东回报、完善股东文化、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投资氛围及导向,优质公司慢慢得到青睐,推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股市引“金”先练内功

  就在社会一片热议养老金“入市”时,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明确表态:不要把“委托投资运营”误读为“委托入市”。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称,一些媒体和个人把“委托投资运营”误读为“委托入市”,理解为入“股市”,这是不准确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投资运营广东省部分养老金,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投资方针,该项资金将主要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金融债等有固定收益的产品,委托人可获得不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

  李大霄认为,这一表态说明,此次地方养老金投资运营过程中,进入股市的比例可能比社保基金的还低一些,但它依然开启了一个资本市场与地方养老金对接的通道。

  另有学者认为,养老金进入股市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分享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从而实现保值增值。但在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上,恐怕难以实现。要吸引养老金进入股市,关键在于建立起规范的、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市场。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微博)认为,构建以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股市新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应加快股市制度改革,改变中国股市“圈钱市”和“投机市”的弊端。

  由此可见,股市想要吸引养老金入市,还需先练内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