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子银行引起监管层关注 刘明康要求严打源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 23:2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影子银行已悄然跃入监管层高度关注的层面。

  在国外,影子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曾显示过摧枯拉朽似的破坏力,而在国内,由于政策的限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影子银行活动较少。但是,在中国的市场中,也出现了如借银信产品、理财产品为企业发放贷款等与影子银行相似的情况,小额信贷公司、担保机构、典当行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民间借贷、网络借贷等所从事的业务,俨然就是中国版的影子银行。

  这些假借银信、理财或者创新的影子银行的活动,已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并多次在内部会议中做出安排。

  8月23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始终坚持银行业体系与波动性较强的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风险隔离。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前提地审慎开展资产证券化,防止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类次级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化被放大,并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同时禁止银政、银农(农村信用社)、银信(信托)、银担之间的不当合作。

  监管层在要求防范影子银行业务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通过影子银行活动或类似影子银行活动发现了金融管制、资金垄断、信贷资金的结构性失调以及融资渠道的不畅通。

  影子银行

  在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影子银行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显然,之前影子银行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并且目前并没有太好的监管措施来有效地监管影子银行活动。”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

  一般意义上认为,影子银行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通俗来说,影子银行就是具有银行的部分功能,从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但是却不受到监管或受到的监管程度比较低。由于游离于监管政策之外,从而得以更高的财务杠杆博取收益,放大了金融体系的杠杆效应。并且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有着广泛的联系,这样也增强了影子银行风险的传染性。”一位监管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缓慢,虽然有所试点,但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停滞,虽然商业银行人士在不同场合呼吁信贷资产证券化,但目前似乎并没有太大进展。

  与影子银行一般意义上形式不同,国内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票据融资、形式多样的民间借贷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典当行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等都在操作着影子银行业务。

  上述银行人士指出,在社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矛盾往往会催生各种逃避规模控制和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这些都催生了各种形式的影子银行业务。各种机构以及企业都在击鼓传花地进行着影子银行的活动,同时风险也不断地积蓄,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这些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业务势必会对银行体系造成很大影响。

  在一次内部会议中,监管层也清晰地指出,要坚持成本对称,从机制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力并防范风险传递,及时推进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监管、银信合作业务转表,严禁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等机构违规表外合作。

  影子银行业务花样多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提出,应该看到,在今年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

  “在各种影子银行活动中,银信合作产品是绕不过去的槛,一些机构规避监管层对银信的监管新规,假借信托之名,却在做着贷款的交易。”上述银行人士指出。

  在第三次经济形势会议中,监管机构指出,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绕过信托公司,以理财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向企业发放委托贷款,此类贷款完全没有审查,部分机构以受让信托受益权之名,行贷款之实,满足表外融资需求。

  除了银信合作之外,今年异常火爆的理财产品,也有所隐约显出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像。

  上半年,个人理财业务达到8.5万亿,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水平。除了个人投资者之外,上市公司也对理财产品青睐有加。6月份,海螺水泥公告称,经董事会同意,将使用40亿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火爆的同时,也有商业银行使用理财模式,给予一些企业贷款需求,使得理财产品成为信贷额度紧缩之后的信贷替代品。

  “虽然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等有着影子银行的身影,但是这些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监管措施,而目前监管层更应该关注的则是所有可能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机构,如日益火爆的民间借贷、网络借贷等。”上述监管人士认为。

  P2P网络借贷,近几年兴起的借助于网络的新型的民间借贷模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信息的不对称,而且也不受地域的限制。

  近期,自称中国最严谨的网络借贷平台哈哈贷的关闭,也凸显了目前网络借贷行业所面临的问题,风险防范控制能力、信用体系、客户服务等诸多问题。

  随着网络借贷的兴起,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在内部会议中,银监会指出,对于网络借贷、民间借贷等领域凸显的风险,要高度警惕,核心就是一条,要建好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他们之间的防火墙。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